今年以来,甘肃省兰州新区人民检察院以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研发应用为牵引,推动数字赋能监督工作迈上新台阶。全院应用最高检法律监督模型30个,发现监督线索800余条,成案32件。
充分发挥“数字办”牵头引领作用。对最高检法律监督模型管理平台上架的735个模型、138个监督点逐一梳理,建立台账,分门别类向各条线分发。数字办自建“审监宝”平台,运用OCR文字识别和NLP自然语言处理等技术,盘活提升检察非结构化数据的应用转化效率,对近年来的刑事和民事判决书、公安提请逮捕意见书等纸质文档进行智能化处理,构建含有结构化数据4.6万条的自有“数据池”,为模型应用提供技术支持。加强平台监测,针对个别部门和人员应用模型积极性不高等问题,建立约谈机制,采取“日提醒、周调度、月分析”专项推进,印发《工作提示》3期,压实模型建用、线索筛查、监督办案等各环节责任。
强化业务部门和技术部门的双向奔赴。构建“两讲两商一上门”机制,由业务部门讲监督事项、讲办案思路,结合办案实际找出监督重点和关键环节,技术部门针对业务部门存在的对建模规则不清晰、平台环境不熟悉、线索办理有困惑等问题,上门指导模型应用,双方共同协商数据资源要素、协商办案指引事项,合力加强模型应用,提高成案效率。如在“劳动技能培训及培训资金监管类案监督模型”应用过程中,业务部门对新区常见的案件类型进行整理归类,技术部门将模型原有的6个监督点、18个数据项精简、聚焦到3个数据项、4个关键数字段,提升了模型应用精准性。
借力DeepSeek等大模型技术提升模型应用效能。构建“AI+人工”双驱动模式,实现数据智能化汇总、精准分析与可视化呈现,工作质效显著提升。如在“网络司法拍卖民事执行活动监督模型”运用过程中,借助DeepSeek在全网检索本地失信被执行人公告信息15篇,再通过进一步优化提示词,结合模型及数据关键字段,从中提取有效被执行人数据23条,结合被执行人信息继续优化提示词,生成抓取司法拍卖页面结构解析数据的脚本,共抓取到与被执行人信息相关的本地网拍数据并经过滤筛选后得到有效数据11条,有力支持了模型应用。
部门联动强化共享为模型应用提供数据基础。构建府检联动机制,与新区党工委办公室、法院、公安局等7家单位建立加强医疗监督跨部门执法联动工作机制;联合新区自然资源局、经济发展局、农林水务局等8家单位针对别墅违建问题建立常态化监管机制;与市场监管部门、税务部门、卫生监督部门、交通管理部门等建立数据共享机制,共与相关职能部门会签文件8份,建立工作协调机制10余个,累计共享整合各类数据8万余条,奠定了模型推广应用的数据基础。在“整治二次供水卫生监督公益诉讼监督模型”应用过程中,调取了新区卫生监督部门办理的二次供水卫生许可证相关数据和辖区七层以上楼宇数据,发现公益诉讼案件线索30余条,向卫生监督部门和住建部门分别制发检察建议,推动守护人民群众用水安全。(兰州新区人民检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