沱江穿城而过,丘区沃野千里。
在四川省资阳市雁江区,一场农文旅深度融合的实践正蓬勃展开。作为连接成渝“双核”的重要节点,雁江立足“成都都市圈‘主干’+成渝主轴”的独特区位,以“三化联动”发展为指引,通过盘活山水资源、深挖文化底蕴、创新业态模式,正加速从交通“过境地”向旅游“目的地”转型,全力打造独具特色的成都都市圈近郊游基地。
资源盘活:
让山水人文“活”起来
“莲山沱水绕东城,金雁流霞映照江”,雁江的灵秀,首先源于对自然与文化资源的深度唤醒。
“悦游雁江”文旅融合发展新闻发布会现场
在水资源利用上,雁江正做足“沱江文章”:水面之上,水上飞人、电动冲浪板、卡丁船等动感项目接连落地,水上运动基地成为市民释放活力的新空间;两岸之间,滨河夜市、房车露营、文化创意等业态次第铺开,叮叮集市的江风里混着美食香气;沿江街区内,圣高广场、雁城印象等商圈持续升级,露天音乐广场、小龙虾美食街区点亮夜间经济,小龙虾美食周、灯会等活动让“沱江夜游”成为新名片。
文化遗产的“活化”更添底蕴。濛溪河遗址群的发掘保护稳步推进,《资阳濛溪河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规划》编制在即,深埋地下的文明印记正逐步走向公众;半月山大佛、字库塔等文物的研究阐释不断深入,川剧“资阳河”流派、东峰剪纸、堪嘉高台狮舞等非遗项目通过展示馆、传习基地和特色教材焕发新生,文博文创产品成为游客带走的“雁江记忆”。
农旅共生:
田园里长出“新经济”
“一坝、一湾、一泉”的布局,让农业与旅游在雁江碰撞出奇妙火花。
雁江稻虾共养
晏家坝乡村公园内,美食、休闲、娱乐、观光、研学业态一体融合,农耕体验与民俗文化相映成趣;马蹄湾现代农业园区的“立体开发”堪称典范——山顶“粮+果”种植柑橘与大豆,山腰“粮+菜”套种玉米与西红柿,坝区“粮+渔”推广“一稻双虾”,3500亩稻虾田既产优质粮油,又成了亲子钓虾、农事研学的乐园。杏花季单月吸引游客超6000人次,“乐享保和”乡村半程马拉松连续三届举办,龙栖岛农旅项目首周接待超千人次,田园风光正转化为“流量密码”。
水龙灵温泉度假村的“温泉+”模式则拓展了休闲边界:无边泳池与温泉疗愈吸引都市人群,夜宿小木屋可听虫鸣,周边东安水库、老君菜心基地联动开发,让“康养+田园”成为新选择。
业态创新:
消费场景“潮”起来
从“一日游”到“三日闲”,雁江正用多元场景留住游客脚步。三条特色旅游线路新鲜出炉:“水上运动+美食”一日游,让游客在动感体验后,到叮叮集市尝遍雁江美味;“城市探索+露营赏花”亲子游,串联水巷子、森呼溪露营基地、天府花溪,实现“人文+自然”的双重浸润;“方特+美食+温泉+田园”三日游,从主题乐园到小龙虾盛宴,从温泉疗愈到乡村采摘,满足全链条休闲需求。
雁江小龙虾美食宴
夜经济的崛起更添活力。《雁江美食地图》与系列美食短视频精准导航,心缘小龙虾、雁城酸酸鸡等“老味道”申报非遗,23种创新小龙虾口味持续上新;圣高广场汽车夜市、雁城印象汉服体验、叮叮集市非遗展陈,构成“夜食、夜购、夜游”的消费矩阵;“票根购物节”联动景区与商业,“月月有主题、季季有爆点”的节会体系(3月赏花、5月龙虾周、9月丰收节等),让“留下来”的理由愈发充足。
全域联动:
乡镇协同绘“大图景”
作为农文旅融合的主阵地,保和镇正以“三横三纵”交通网络为骨架,串联起晏家坝、天府花溪、马蹄湾等核心节点。“一园区(马蹄湾)、两景区(晏家坝、天府花溪)”联动发展,与周边乡镇协同规划跨区线路,“龙虾+温泉”“钓虾+品虾”等特色业态不断涌现,让“点上出彩”变为“全域开花”。从传统观光到深度体验,从节会引流到常态休闲,雁江的农文旅融合之路正越走越宽。
这座沱江之畔的城市,正以山水为纸、文化为墨、产业为笔,书写着“悦游雁江”的新篇章,等待更多人前来共赴这场“山水与人文的交响”。(文、图/临渊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