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中国 > 见证新甘肃 > 正文
首页>记录中国

扎根武山践初心,助力乡村振兴绘蓝图

“在乡村振兴的路上,我能有这个机会扎根基层服务,与乡亲们、同事们,汗洒在一起、事干在一起、情融在一起,服务武山县的父老乡亲,我觉得很自豪。”近日,甘肃省天水市武山县副县长麦国泉的话语,道出了一位挂职干部深耕乡村沃土的赤诚初心。

麦国泉,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以下简称“邮储银行”)深圳分行运营中心总经理,邮储银行总行选派前往武山县挂职服务。自来到武山那天起,他迅速转换角色,将邮储银行的专业优势与地方发展需求紧密结合,以金融帮扶、消费帮扶、招商引资为抓手,在兴产业、促增收的道路上精准发力。他深知,摸清“家底”是精准施策的前提,为此,他走遍武山县15个乡镇,通过听取汇报、实地查看、与群众围坐畅谈等方式,收集一手信息、掌握发展难点、倾听群众心声,全面梳理当地经济发展的现状与瓶颈,这些调研成果为他精准帮扶武山打下坚实基础。


大棚结出“致富果”,精准帮扶激活乡村振兴动能

作为国家级蔬菜标准化示范县、全国蔬菜产业重点县、“中国韭菜之乡”,武山县的蔬菜种植历史悠久,特别是地处该县西南部秦岭北麓生态区的滩歌镇黑池殿村,更是有着丰富的农业资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具备发展特色农业产业的巨大潜力。为此,麦国泉先后带队赴陕西何村等农业产业先进地区观摩学习。规模化种植的高效运作、现代化设施的科学管理,让他看到了在武山发展设施蔬菜大棚的广阔前景。2024年,借助邮储银行200万元定点帮扶资金,以“乡镇自筹资金+定点帮扶资金”的出资模式和“村集体+农户”的发展模式,由村集体流转租用农户闲置土地,在该村原有夯土式单边冬暖大棚的基础上,大刀阔斧改建25座现代化智能控温冬暖大棚,并配备自动卷帘、水肥一体化滴灌等设备,盘活沉寂的闲置土地。到2024年底,黑池殿村便尝到产业发展的甜头,村集体通过种植和经营(大棚承包)收获23万元收入。这份成果不仅让村民们看到了产业发展的希望,更激发了他们参与产业发展的热情。


今年,黑池殿村乘胜追击,紧紧抓住春耕的黄金时期,将剩余大棚全部对外承包。如今,25座新建大棚里,蒜苗、黄瓜、网纹瓜、西红柿、韭菜等近10种粮食、蔬菜茁壮成长,产业规模初见成效。

“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大棚种植的良好收益充分调动了周边群众的种植积极性,以黑池殿村为中心,产业发展的活力如涟漪般向周边村组扩散,形成了辐射效应,有效带动周边农户投身致富创业浪潮,实现了产业发展带动乡村经济活起来、村民富起来。


解“路”忧护“生态”,赋能环境蝶变力促振兴

在乡村振兴的征程中,既要产业“造血”,更需设施和环境“筑基”。麦国泉结合在走访调研过程中的实际情况,围绕“谋项目、争项目、抓项目、建项目”的工作思路,积极为改善基础设施、优化生态环境而奔走。2024年,通过不懈努力,他成功争取到定点帮扶资金700万元,实施重点项目8个,其中助力打通鲁班村产业道路环线成为一大亮点工程。该产业道路硬化后将惠及四湾、鲁班村1000亩高标准农田,沿线1500余亩耕地实现农业机械化生产,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有效提升周边群众出行便捷度。同时,推动鲁班山-水帘洞大景区环线形成闭环,串联起鲁班山、水帘洞等周边文旅资源,这些曾经“养在深闺人未识”的美景,正逐渐展现在人们面前,促进当地全域旅游发展新格局的初步显现。“乡村要富起来,也要美起来。”麦国泉的话语正是对这条道路的生动注解。

生态环境是乡村振兴的“底色”,更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底气”。在武山城关工业园区,曾经污水处理能力的不足严重制约了园区的发展。麦国泉敏锐意识到改善这一问题的迫切性后,积极协调,借助邮储银行300万元帮扶资金,全速推进该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项目的落地建成,今年2月正式投运后,不仅极大改善了园区及周边的生态环境,更以“环境优势”换“发展优势”,吸引了多家企业入驻,显著提升了园区的承载力与吸纳力,为武山经济发展装上了“强引擎”,实现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双赢。对此麦国泉感慨道:“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深入人心的今天,一个注重污水处理、生态环境良好的工业园区,更容易吸引那些对环保要求高、技术含量高的优质企业入驻和发展。”

从产业道路的延伸到文旅资源的激活,从污水处理厂的运转到优质企业的集聚,武山环境的蝶变,不仅便利和改善了百姓的生活,更拓宽了乡村振兴的多元路径。


招商拓渠双向布局,绘就武山富民新图景

挂职武山以来,在不断的观察与实践中,麦国泉深刻地意识到实现乡村振兴不仅要因地制宜发展现代特色农业种植,更要多措并举,与时俱进创新地域经济发展的新方法、新模式。


针对当地农产品“好货难出”的困境,他积极向总行建议,通过“组团式”帮扶加力推进“邮银协同”,扶持专业合作社拓展网上销售渠道。武山的蔬菜、杂粮、粉条、樱桃、金丝皇菊等近30类农特产,从2024年初到2025年上半年,已通过邮政分销平台实现销售额1500万元,山野珍品真正变成了百姓手中的“真金白银”。

不仅如此,麦国泉还主动化身武山与外界对接的“首席联络员”,将邮储银行的优质平台与商脉资源带到这片土地。他积极对接广东省亿农控股、深圳鸿济生态农业科技、茂雄集团等龙头企业,通过互访交流、实地考察、座谈会商等方式,让他们深入了解武山的资源禀赋和发展潜力,促成双方达成初步合作意向。


“山上邮礼”是武山县联合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深圳分行、深圳报业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创新打造的独具武山特色和代表性的帮扶品牌。其立足武山作为传统农业大县的资源优势,依托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甘肃省武山县分公司的物流网络优势与“最后一公里”配送体系,深度整合当地优势资源,将具有地域特色与市场潜力的农产品纳入“山上邮礼”产品体系,助力武山好物走向全国市场,实现“产业提质增效、品牌赋能助农”的良性循环。

物流的快捷,打通了财路的脉络。今年5月,武山县作为唯一一个以县区为单位的参展方,精彩亮相第21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展会期间,武山县通过舞台展演、产品展示、现场推介等多种形式,全面展示了当地特色农产品以及文旅资源。此次参展不仅让“十有武山”“山上邮礼”区域品牌知名度显著提升,更有效拓宽了当地群众增收致富渠道,让更多人分享到产业发展的红利。

“邮储银行信得过,麦县长的扎实工作我们更看在眼里,作为邮储银行深圳那边过来的副县长,他为武山的发展倾尽了心血,他给武山带来的不仅是邮储银行的资金支持,更带来武山的发展思路和信心,他们都是真心在帮助咱们啊!”这朴实的话语道出了武山百姓的心声。从搭建销售平台到拓宽市场渠道,麦国泉和邮储银行的帮扶从未停留在表面。如今,由深圳报业电子商务投资的甘肃山上邮礼控股有限公司已在武山落地生根,正紧锣密鼓地推进产品宣传推介及养生茶、药食同源等产品的研发,一次批次“元气三宝茶”产品已投产上市,正在进行后续新产品的开发。这一举措将进一步推动武山实现“农文旅宣传+特色产品销售”的“双丰收”,为武山百姓增收再添新动能。

“办实事,就要办到群众心坎上。”这句简短、朴实而坚定的话语,道出了麦国泉的工作准则,更折射出邮储银行始终坚守服务“三农”的初心。从田间地头的调研走访,到销售渠道的搭建拓展,再到招商引资的牵线搭桥,麦国泉用行动诠释着邮储银行挂职干部的责任与担当,也让邮储银行的金融活水更精准地浸润乡村振兴的土壤。

潮涌江海阔,风好正扬帆。从选派精兵强将沉到一线当先锋,到金融创新精准滴灌兴产业;从人才下沉激活内生动力,到协同优化服务生态,邮储银行服务乡村全面振兴的生动实践,深刻诠释了国有大行的使命担当。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新征程上,邮储银行将继续深耕“三农”沃土,让普惠金融的活水更深更广地滋养乡土大地,为绘就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壮美画卷贡献澎湃邮储力量!(文、图/刘璐 许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