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中国 > 见证新甘肃 > 正文
首页>记录中国

“新思想·青春态”:甘肃宣讲夏季赛的三大创新

近日,甘肃把一场理论宣讲比赛搬进了古浪县八步沙林场——这是“时代楷模”八步沙“六老汉”三代人治沙的地方。41组甘肃青年和7名广西“00后”宣讲员,把生态文明建设故事讲成了直播爆款。咋做到的?三大创新,一个比一个接地气!


创新一:把课堂搬进沙窝窝,理论“沾了泥土味”

正值“两山”理论提出20周年之际,“共展美丽甘肃新画卷”的比赛主题与八步沙林场的真实场景简直就是“天作之合”。这番设置意在让宣讲员们亲自探寻生态治理的“绿色密码”,零距离感悟荒漠化防治的实践伟力,切身感受“六老汉”三代人情系家园、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深度体悟“六老汉”困难面前不低头、敢把沙漠变绿洲的当代愚公精神时代价值,坚持知行合一、学思践悟,把调研中获得的鲜活故事转化为理论宣讲的源头活水。选手们跟着“六老汉”的脚印,在沙漠体验草方格压沙、在纪念馆听治沙故事,一边流汗一边领悟:原来绿水青山真能变金山银山!平凉宣讲员白润虎说:“在沙窝里讲理论,比会议室里念文件带劲多了!”广西“00后”徐礼强更直接:“回去就把甘肃的沙子装进PPT,让广西老表也看看啥叫狠劲儿!”


创新二:快板+相声+短视频,理论“说学逗唱全会”

善用“小切口”展现“大主题”是这次宣讲比赛的一大特色。几乎所有选手都能紧密联系地域实际,运用翔实数据、鲜活事例,深入浅出讲述全省各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故事。可是,大道理咋让老百姓爱听?选手们使出十八般武艺:嘉峪关闫喜梅掏出“三片树叶”——左公柳、八棵树、讨赖河边的树,八分钟把生态变迁讲成故事会。省森林消防总队的魏恒福、赫婉茗“一问一答”情理交融式宣讲把理论自然而然地融入对答中。武威的孙雅、聂睿直接来段相声,“一问一答”把武威荒漠化治理数据抖成包袱;陇南的“00后”把快板打成了rap“让那荒漠变绿洲,让那碧水绕青山!”。最绝的是“1分钟即兴问答”——刚从治沙点压完沙回到比赛场上,主持人立马提问:“请用治沙精神解释乡村振兴!”选手们张嘴就来,现场掌声比高温天气还热烈!


创新三:跨省“走亲”+直播,理论“从走亲到走深”

广西“00后”宣讲团一行坐着火车,专门来甘肃“串亲戚”,为这次比赛添了不少彩。黄河和漓江隔空握手,甘肃娃和广西娃在沙漠深处同台交流,聊着聊着就聊出了共鸣:治沙的、护林的、守青山的,原来我们都是“追绿人”!“00后”宣讲员制作的短视频里网友刷屏:“这操作,比网红打卡还硬核!”比赛全程开直播,近有100万人在线围观。弹幕飘满屏:“原来党课还能这么上!”“听得想回家种树!”以“线下观赛+线上直播”的模式,将现场精彩的宣讲内容瞬间传递到全国各地,实现了理论传播效果的大众化,有力有效扩大了宣讲覆盖面和影响力。

新时代呼唤理论宣讲,新征程需要理论宣讲。理论宣讲要求宣讲理念守正创新、出新出彩。如果用一句话来总结这次活动,那就是:把理论讲成段子,把课堂搬进沙窝,让“高大上”的新思想沾满泥土芬芳——这场甘肃“土味”宣讲赛,不火才怪!(武威市委讲师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