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兴则邦兴,水安则民安。农发行达州市分行始终将支持水利建设作为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重点,深研政策、精准发力,聚焦水系连通、水生态保护修复及水美乡村建设,源源不断注入政策性金融“活水”。“十四五”以来,该行累计审批水利建设项目17个,金额达100亿元,累计投放水利建设贷款59亿元,以实际行动持续擦亮“水利银行”特色品牌,为达州的江河安澜与生态繁盛贡献坚实的金融力量。
聚焦水生态修复——重现湿地生机,赋能绿色发展
达州地处川渝鄂陕四省接合部,是四川东向开放的“门户”和重点建设的百万人口区域中心城市。坐拥得天独厚地理位置的达州市内,莲花湖湿地生态修复综合治理项目具有深远的市级战略意义。该项目定位为打造集休闲游憩、生态度假、科普观赏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城市综合公园,目标是建成生态效益显著的现代城市湿地典范。
农发行达州市分行高度重视此项目,迅速行动,建立“专项对接、专班推进、专人服务”的高效工作机制,行领导带队多次深入实地调研,量身定制金融服务方案,有效破解项目难点痛点。累计投放贷款28.35亿元,强力支持莲花湖湿地生态修复综合治理项目一、二期工程建设。
项目系统贯彻生态优先与海绵城市理念。湿地岸坡实施生态化改造,既稳固堤岸,又具备对初期雨水的自然净化功能;配套生态康养及延展建设区域,科学布设大量生物滞留设施、雨水蓄水池等海绵城市基础设施,最大程度减轻城市建设对区域原有自然水文循环和水生态环境的扰动。如今的莲花湖,湿地生态功能显著恢复,累计栽植各类植物1200余种,完成绿地建设181万㎡,绿化覆盖率高达98%。昔日之地,已成为达州市民亲近自然、休闲放松的热门目的地,也为这座快速发展的城市增添了浓墨重彩的生态亮色。
图为该行支持的莲花湖湿地生态修复综合治理项目
攻坚水污染治理——驱散河道黑臭,重塑清水绿岸
水生态环境之痛,刻不容缓。达州境内大竹、渠县、宣汉等县域,长期面临水系治理缺位、生态退化带来的严峻挑战。河道水质污染问题突出,水体黑臭现象频繁;沿河林带绿地面积萎缩,生态缓冲屏障功能严重弱化;加之防洪能力薄弱,每至汛期洪水肆虐,威胁民众生命财产安全。这些问题导致河流应有的生态功能与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价值长期缺失,成为制约当地可持续发展的桎梏。各县痛定思痛,深入开展水环境综合整治攻坚行动。
主动作为,积极营销对接。该行充分发挥省、市、县三级行联动优势,因城施策,为各县量身定制一揽子精准服务方案,提供强有力的资金支持。累计投放24.94亿元贷款,分别支持达川区水美乡村及山洪沟治理生态建设、宣汉县“明月云廊”工程建设、开江县全域水资源综合配置和新宁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建设、大竹县引水入竹工程、渠县乡村水务试点县供水保障工程和北城污水处理厂建设、万源市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等重点项目。这些项目辐射五县一区,建成后将以系统性措施强力化解水污染顽疾,逐步恢复河道清澈、绿岸延绵的健康水生态格局。
破解水资源困局——构建调配枢纽,促进长远发展
乡村振兴战略呼唤坚实的农村水利保障,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及万达开统筹发展示范区建设要求水利基础设施提档升级,达州市委“157”总体部署更将提升水利承载力摆在重要位置。然而,达州却面临天然劣势:境内水源调节能力差,洪涝干旱并存——汛期水流汹涌却无法有效利用,枯期河道枯竭、水源锐减。这不仅导致农村人畜饮水困难、农业灌溉严重缺水,更成为制约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
直面困局,勇担重任。该行充分发挥政策性银行逆周期调节和跨周期布局的独特职能,坚持融资融智并举。重点投放5.71亿元贷款,全力支持通川区、达川区水库建设与大竹县水库灌区渠系提升,为区域的生态安全屏障构建和经济社会长远发展注入澎湃金融动能。
项目建成后,预期效益显著。当地生态环境将获得更有效的系统性保护,有限的水资源得以通过水库枢纽进行科学合理调配(雨季蓄洪减灾,旱季放水救急),人民群众健康饮水保障和生活质量将获得实质性跃升。同时,项目的建设和未来运营,将持续创造大量稳定就业岗位,有力促进本地农民增收、振兴乡村产业,具有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此举成功补齐关键水系短板,构建起支撑长远发展的生态安全新格局,为达州的美好未来筑牢坚实根基。(文、图/龚照红 廖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