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中国 > 见证新甘肃 > 正文
首页>记录中国

兰州新区检察院探索建立企业“法治辅导员”机制 助力优化法治营商环境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为进一步加强优化营商环境法治赋能,兰州新区检察院认真贯彻落实最高检和省市工作部署,探索建立企业“法治辅导员”制度,以多项务实举措护航企业生产经营,持续为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法治动能。

以法治辅导员制度为抓手,开展靶向式订单式法治宣传服务,提升企业“免疫力”

企业法治辅导员制度是兰州新区检察院优化营商环境的创新举措,将有效打通法律服务“最后一公里”,帮助企业防范法律风险、化解经营难题。在企业的统筹安排下,法治辅导员通过深入了解企业生产经营和法治需求,不定期进驻企业提供法治服务,针对性、专项性制定法治宣讲任务,帮助企业建立和完善规范管理体系,护航企业行稳致远。如6名检察官担任京东物流“亚洲一号”兰州智能产业园法治辅导员。围绕电商平台责任、合同订立注意事项、合同履行风险防控、劳动用工规范管理、知识产权保护策略等主题,先后开展“订单式”法治宣传10余次。

以法治辅导员制度为依托,提供专业法律咨询与涉法涉诉问题协调支持服务,为企业纾困解难

为帮助民营企业祛病除弊,完善内部治理,助力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兰州新区检察院联合新区工商联在综治中心设立“亲清护企、检联同行”会客厅,以“法治辅导员”制度为依托,持续为企业和企业家提供检察服务。会客厅集合法律咨询、纠纷调解、法治宣传等功能为一体,并依托该平台与工商联建立常态化沟通协作机制,适时召开服务民营企业工作联席会议,共同协商处理企业反映的日常经营法律问题。截至目前,法治辅导员已落实“亲清护企、检联同行”会见3场次,帮助解决企业诉求26人次,工作成效受到一致好评。

以法治辅导员制度为驱动,协助企业强化法律风险防控,最大限度减少企业涉刑涉诉风险

结合日常办案实际,对企业发展中存在的法律问题和共性法律风险等,通过充分发挥法治辅导员的专业优势和联系企业的“桥梁”作用,及时向企业发出预警提示,协同构建风险防范化解体系。如今年以来,针对办案中发现的企业法律意识淡薄、内部监督缺位、财务管理不严等问题,向甘肃某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兰州某租车有限公司、兰州某制罐有限公司等19家企业制发检察建议19份,整改回复率100%。同时,依托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应用,突出线索筛查的“技防”和法治辅导员导向指引的“人防”结合作用的发挥,对特定领域开展专项监督。如运用“‘行刑衔接’涉税领域立案监督模型”“涉破产企业执行案件程序违法类案监督大数据监督模型”等4个涉企监督模型,发现监督线索27条,办理类案4件,显著提升了“亲清护企”服务质效。

以法治辅导员制度为先导,组织企业代表参加庭审观摩活动,“以案释法”敲警钟

围绕办理的涉企典型案件,用足用活法治辅导员的纽带联系作用和机制优势,组织20多家企业代表参加涉企合同诈骗案庭审观摩活动。案件庭审过程中,公诉人在客观公正地指控犯罪事实的基础上,同步落实法治辅导员责任,进一步强化法庭教育,深刻揭露被告人犯罪行为的社会危害,深入分析被告人走上犯罪道路的原因和应当汲取的教训,从法、理、情的角度向旁听企业代表进行了警示教育。观摩庭审结束后,企业代表一致认为,庭审观摩用身边的真实鲜活典型案例为企业设身处地开展警示教育,释法说理有法有据,让企业代表更加直观、更加贴切地了解和触及了违法犯罪行为的后果,刺激企业经营者和管理者发自内心提升法治意识和风险防范意识,有助于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树立正确的法律观念,依法依规开展经营活动。

以法治辅导员制度为引擎,邀请银行共商共治共建金融领域执法司法协作机制,为企业发展托举筑基营造良好金融环境

企业的良好发展离不开金融环境的稳健,金融市场的稳定也依赖于企业的繁荣,基于此,法治辅导员在深入了解企业生产经营和法治需求后,从金融方面着手,邀请兰州新区财政金融和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局、中国交通银行、中国工商银行等6家金融机构代表开展座谈,各方围绕金融领域执法司法衔接、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展开深度对话,并签署《加强金融领域执法司法衔接协作备忘录》,建立联席会议、线索移送、联合调研、普法宣传等6项机制。同时,法治辅导员及列席检察官同堂答题,针对金融机构提出的信贷风险防控、不良资产处置等涉法涉诉难点问题逐一解答,并结合相关法律规定,就加强内部监管、完善风控体系提出专业建议。与会代表围绕畅通信息共享渠道、建立常态化风险预警机制等建言献策,现场收集意见建议12条,为进一步优化检察服务明确方向。

企业“法治辅导员”机制的创建,为兰州新区企业稳健发展注入了强有力的法治保障,为新区经济大局高质量发展优先组装了“防护网”。下一步,兰州新区检察院将进一步扎实推进法治辅导员制度落地见效,帮助企业解决更多实际困难和突出问题,深化培育具有新区特色的新时代法治营商环境工作品牌,推动“新区做法”成为“新区经验”。(兰州新区检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