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茂县深入实施“三品一标”建设,通过“五个一”行动推动苹果产业提质增效,走出了一条特色农业发展之路。
在岷江上游的茂县,500亩现代苹果标准化示范基地正在凤仪镇宗渠村的山坡上崛起。这个由茂县与陕西木美土里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合作建设的示范基地,通过坡改梯工程将乱石嶙峋的山岗改造成层层梯田。基地采用矮化密植技术栽种“瑞香红”苹果,配套建设水肥一体化系统和微雨弥雾喷药系统,使农药用量较传统方式减少30%。同时推行“三个一亩”立体套种模式,在苹果行间套种大豆,实现“一地双收”。基地建设过程中,每亩施用了10吨商品有机肥,未来还将增施600吨种养循环有机肥,计划用5年时间使耕作层土壤有机质提升1个百分点。目前,500亩坡改梯工程已初具规模,80亩苗木长势良好,预计2026年全面建成后年产量可达300万斤,带动150名当地群众就业。
为推动产业协同发展,茂县于2024年底成立了“茂汶苹果”协会,吸纳278家经营主体和种植大户加入,覆盖全县60%以上的规模化种植主体。协会推行“六统一分”模式,即统一栽培技术、农资供应、植保防治、肥水管理、分级包装、品牌营销,实行分户种植。协会整合了25个绿色食品、2个地理标志农产品(茂县苹果、茂县李)和6个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资源,组织会员参加各类展会。在2024年第八届中国好苹果博览会上,协会选送的“瑞雪”“瑞香红”苹果获得2项金奖和2项优胜奖。目前,茂县苹果售价达20-30元/千克,较普通苹果溢价50%以上,2024年带动会员户均增收2万元。
2025年5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茂县苹果专家工作站”和“四川省农业科学院茂县高原苹果试验站”正式挂牌成立。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赵政阳教授团队和省农科院专家团队常驻茂县,为当地水果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通过“百姓点单,专家答卷”的服务模式,实现技术服务的精准对接。
在标准化建设方面,茂县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赵政阳教授团队、省农科院园艺研究所共同制定了《茂县“茂汶苹果”生产技术规程》。该规程实施“三控”管理:控品种,优选“瑞香红”“瑞雪”等适生品种;控投入,列出38种禁用农药清单,采收前21天禁止用药;控品质,发放1.5万册技术手册,组织20名农技员包村指导。在4300亩的南新李子苹果现代农业产业园区核心区,实现了从开花到销售的全流程标准化管理。目前,茂县水果抽检合格率连续3年保持在98%以上,产后损失率从15%降至8%。
茂县还重点培育了九顶山农牧产业开发有限公司、茂县茂润沐泽食品有限公司、云耕种植专业合作社等省州级龙头企业。这些企业通过“公司+基地+农户”“公司+合作社+农户”等模式,建设高标准示范果园,带动周边农户发展规模化种植。同时积极开拓市场,与大型商超、电商平台建立稳定合作关系,提升品牌影响力。
截至2025年7月,茂县已培育25个绿色食品,拥有“”茂汶苹果”“茂县李”等地理标志产品。通过示范基地、产业协会、专家工作站、技术规程和龙头企业“五个一”行动的协同推进,茂县水果产业正朝着高质量发展方向稳步前进。(文、图/高姝 吴迁 黄大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