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中国 > 见证新甘肃 > 正文
首页>记录中国

​积石山震后交通重建全面收官 织密路网护航乡村振兴

2023年寒冬,一场6.2级的强震,如同一记重锤,让甘肃积石山地区陷入了至暗时刻。公路在颤抖中扭曲、断裂,桥梁在摇晃下伤痕累累,交通网络几近瘫痪。这些生命线的受损,不仅阻碍了外界救援力量的及时抵达,更让当地群众的生活与重建希望被阴霾笼罩。然而,困难面前,甘肃交通系统迅速行动,以责任与担当为笔,用汗水与智慧作墨,开启了一场交通重建的“逆袭”征程,书写着“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动人篇章。

首战告捷:大河家黄河大桥打通甘青动脉

作为震后首个启动的重建项目,在积石山6.2级地震灾后重建中,G310线大河家黄河大桥的修复具有战略意义。这座跨越黄河连接甘肃与青海的交通要道在地震中遭受重创,2024年1月,按照甘肃省交通运输厅、甘肃省公路事业发展中心统一部署,临夏公路事业发展中心安排专业队伍对G310线大河家黄河大桥桥梁支座进行应急更换。对上游旧桥进行拆除,总投资679万元。该项目于2024年9月2日开工建设,2025年4月30日全部完工,6月27日完成验收。

如今,国道310线大河家黄河大桥已恢复了往昔的热闹,车水马龙中再次连接起甘肃与青海两省。

重建成果显著:761公里崭新道路畅通“民生血脉”

近日,积石山6.2级地震灾后交通基础设施修复提升项目全面完工,761.73公里的崭新道路覆盖国道、县乡道及自然村组路,不仅恢复了原有交通功能,更显著提升了当地群众的出行安全与便捷性。

交通恢复重建实施以来,甘肃交通以更长远的眼光,立足为积石山县打造旅游路、富民路,对太子山旅游大通道积石山段进行加固改造。

此次重建共计完成71个交通基础设施项目,总里程达761.73公里,投资5.19亿元,包括受损道路修复、桥梁加固及地质灾害隐患点治理等。其中,太子山旅游大通道积石山段的改造尤为突出,积石山6.2级地震导致太子山旅游大通道部分路段出现裂缝,周围山体出现滑坡、坍塌,特别是遇到降雨天气容易引发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太子山旅游大通道除了路面局部修整,重点放在了边坡滑塌加固处置方面,28处护坡得到加固,还维修了12000平方米的路面,显著提升了道路的安全性和通行能力。易滑坡路段采用地下桩板与地上防护相结合的方式,确保道路长期稳固。其中太子山旅游大通道积石山段有两处实施重点防护,一处圆形桩基直径1.5米,高15米,其中5米外露,另外10米桩基在地下,起到稳定地基的作用。还有一处方形桩基长2.5米、宽2米,高20米,14米属于地下部分,6米在地上,为道路撑起了安全屏障。甘肃省交通运输厅积石山6.2级地震灾后交通基础设施恢复重建协调小组现场办公室副主任顾文雄表示:“无论是看得见的路面修整,还是隐蔽工程的质量把控,我们都力求做到最优,我们不仅要抢时间,更要确保每一公里道路的耐久性和安全性。”

建强物资储备体系筑牢防汛“物资防线”

防汛工作,物资先行。近年来,临夏公路事业发展中心始终坚守“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将应急物资储备作为夯实防汛基础的关键抓手,通过构建多级物资库体系,为公路安全度汛提供坚实物资保障。

为提升应急保障能力,在优化整合养护资源、组建9支专业化应急抢险队伍的同时,重点推进物资库建设,建成1个“一级应急物资库”、3个“二级应急物资库”和5个“三级应急物资库”,形成覆盖全面、层级分明的物资储备网络。结合综合应急管理指挥平台与应急物资数据库,实现物资储备动态管理,配合“人工巡查+无人机航拍+卫星定位”的技防手段,让物资调度更精准、高效,为“人防+物防+技防”立体防控体系筑牢“物防”根基。

2025年入汛以来,该中心严格落实上级防汛部署,以“防大汛、抢大险、保畅通”为目标,将物资库效能充分发挥。通过应急物资库的充足储备与科学调度,保障了防汛应急预案落地、预警“叫应”机制运转、应急演练开展等工作有序推进,在公路防排水设施维护、涵洞边沟疏通、河道引流等现场作业中,物资库提供的设备与物资为快速处置隐患提供了有力支撑,有效降低水毁灾害发生率。

截至目前,依托多级物资库体系,该中心已储备应急物资30类,检修保养机械设备58台,累计清理泥石流1213立方米、塌方995立方米,开展防汛实战演练12次,物资保障作用凸显。

下一步,临夏公路事业发展中心将持续强化物资库建设,根据汛情变化适时补充完善防汛物资储备,严格执行值班制度,加大公路巡查,以充足、高效的物资保障,全力守护管养国省干线公路安全度汛。

这一体系不仅提升了公路系统的应急处置能力,也为全省公路安全运行提供了坚实保障。

环湖公路通车:文旅融合助推乡村振兴

临夏县环湖公路的建成通车,成为此次重建的一大亮点。这条生态景观路串联起沿线多个旅游景点和村落,不仅改善了交通条件,还推动了当地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成为一条兼具生态保护、人文景观和致富功能的特色通道。

“以前路不好走,游客少,现在路修好了,农家乐的生意也红火起来,莲花码头莲花湖旅游景区接待游客约11万人次,最多的一天通过的车辆达9000辆,莲花湖旅游区游客数量比原来增加了5倍,莲花码头的游船数量已增至34艘,总客位1101个,近3年通过莲花码头登船的游客比之前增加了3倍。”临夏县水路运输服务中心主任王太云对这条公路带来的变化赞不绝口。

交通重建铺就发展坦途 织密路网赋能长远振兴

从应急物资储备的前瞻布局,到一个个重建项目的精准落地,积石山震后交通建设不仅让受损的“交通血脉”重焕生机,更以路网升级为支点,架起了乡村振兴的“快车道”。如今,崭新的桥梁贯通省际,升级的道路串联城乡,特色的景观路激活文旅活力,这张不断织密的交通网,正成为拉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引擎”,为长远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文、图/刘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