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巴山深处的通江县杨柏镇贾村观村,一串串晶莹剔透的葡萄挂满藤蔓,在八月的阳光下闪耀着紫玉、翠绿与金黄的光泽。紫甜、蓝宝石、阳光玫瑰等二十余个品种的葡萄园里,果香馥郁,随风弥漫山野。游客们穿梭其间,体验采摘乐趣;果农们手脚麻利地分拣、打包,将这份山间的“甜蜜”发往远方。这幅生机盎然的丰收图景背后,浸润着通江县税务局以税惠政策为笔、精细服务为墨,绘就乡村产业振兴图景的生动实践。
从产业荒漠到葡萄绿洲,税惠引路点燃“甜蜜火种”
曾几何时,贾村观村因位置偏远、产业薄弱,“守着土地难致富”是村民的无奈叹息。村支两委经多方考察,成功引入四川秦巴凤祥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埋下葡萄产业的“希望种子”。
在产业成长进程里,通江县税务局敏锐地捕捉到这一产业在迭代中迸发的新潜力,迅速组建“青税小诺”帮办小分队,深入田间地头开展“一对一”精准辅导。确保企业及时尽享国家惠农免税政策红利,为葡萄产业在通江扎根筑牢根基。
产业园负责人刘凤祥感慨:“税务干部主动上门,从农业生产者销售自产农产品免税政策,到手把手教我们规范开具数电票、提升发票额度,实实在在帮我们绕开了弯路。”
全周期服务添动能,“葡萄经济”枝繁叶茂结硕果
如今,贾村观村的葡萄产业已茁壮成长,形成了集“种植—采摘—销售”于一体的完整链条。采摘期从盛夏七月延伸至岁末寒冬,预计2025年产量将突破20万斤,产值有望跨越300万元大关。
税务部门的支持,如同阳光雨露,始终伴随产业发展的每一步。
政策减负释放发展活力:通过精准落实针对小微企业的一系列税费优惠政策,2023年至今该企业减免税费超过25万元。这笔宝贵的资金如同及时雨,持续浇灌品种培优的“基因苗圃”,也为品牌塑造的“市场声量”蓄势。
智慧办税畅通产业脉络:税务部门大力推行“线上办税直通车”,企业通过电子税务局即可轻松完成发票申领、纳税申报等业务,平均办税时间缩短了四分之一以上。尤其在采摘销售旺季发票需求激增时,专设的“绿色通道”确保了“随用随领、按需代开”,保障了销售链条的高速运转。
拓展销路甜达四方:税务人员积极辅导企业规范电商销售各环节的税务流程,助力其微信下单、电商平台销售等模式合规高效运行。预计2025年线上销售额将突破100万元,占到总营收的三分之一。
惠泽民生暖人心,家门口端稳“致富果篮”
在忙碌的采摘区里,村里脱贫户魏国秀的手在藤蔓间麻利翻飞,眼角笑纹里盛着满足:“以前家里缺劳动力、没门路,在外地打工,收入不高还牵挂家里老小。现在好了,葡萄园区里有活干,每月稳稳当当两千多块工资,日子真是越过越有盼头!”
像魏国秀这样在园区实现“家门口就业”的脱贫群众就有近十位。税务部门通过多重举措,筑牢了这份民生福祉的根基。积极落实吸纳贫困人员就业的税收优惠政策,为企业减免税费负担,助力企业拓展生产、稳定用工;在办税服务厅开设涉农服务专窗,为村民代开发票提供便捷服务,让零散农产品销售合法合规;主动靠前服务,“青税小诺”帮办小分队每季度上门为企业进行“税务健康体检”,细致梳理发票管理、免税申报等业务流程,深入排查风险点,逐一化解涉税堵点、难点,全力护航企业合规经营、行稳致远。
“税务部门不仅送政策上门,更手把手指导实操!今年企业纳税信用等级评分大幅提升,保证了我们能够及时获得银税互动优惠贷款,扩建大棚的资金难题迎刃而解!”刘凤祥对产业升级充满信心。贾村观村党支部书记李诚由衷感慨:“小葡萄承载着我们的大梦想!现在乡亲们年均增收能达到一万元,税务部门的精准服务和政策落实,让这份实实在在的收益更加稳定、更有保障。”
当漫山遍野的葡萄藤染上丰收的紫意,这片红色热土上蓬勃发展的“紫色经济”显得愈发耀眼。税惠的春风轻拂藤架,吹熟串串甜果,映红果农笑脸,也吹响产业兴旺号角,每颗饱满葡萄,都凝聚政策赋能的力量,串起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振兴图景,铺起共同富裕的希望之路。(文、图/宋琰平 刘酌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