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时节的乐至县,处处涌动着文旅产业发展的蓬勃生机。在陈毅故里景区,数字化展陈让红色文化焕发新活力;“群英荟”烧烤美食文化周现场,飘香的烤肉吸引着络绎不绝的游客;乡村田园间,农旅融合项目让游客体验着味蕾碰撞的乐趣……这一幅幅生动的画面,正是乐至县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写照。
红色文旅:税惠助力精神地标焕新
仲夏时节,前往乐至县陈毅故里景区的旅游大道上车流不息。从乐至县城出发,沿着这条8公里长的旅游大道,车行约10分钟便抵达位于劳动镇的陈毅故里景区。
作为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近年来,陈毅故里一边扎实推进文物藏品保护工作,一边不断创新开发利用模式,开发红色文创产品,推出红色研学、看红色电影、川剧体验等旅游新场景,打造精品旅游线路,深受游客青睐。“拓展新业态过程中,涉税工作对于我们来说是全新的挑战。”景区管委会负责人坦言,在税务部门的帮助下,景区规范了场地租赁和文化服务等收入的分别核算,避免了收入申报风险,让景区更有信心投入数字化展陈和课程开发,让革命历史“活”了起来。
走出纪念馆,景区周边的乡村振兴同样热火朝天。鹤鸣农家乐老板陈华正忙着接待一个研学团队的午餐预订。“我们平时主要接待到景区的游客,特别是一些旅游团,旅游旺季开票需求比较大。”陈华说,现在开发票再也不用往县城跑了,3分钟就能搞定。陈华所说的服务,是当地税务部门针对景区周边商户推出的特色服务,税务工作人员会定期上门走访,不仅手把手教商户使用电子发票,还帮他们算好“税收优惠账”。
如今,陈毅故里景区热度持续攀升,仅今年1至6月,接待游客达125.26万人次,年均接待游客量有望突破300万人次,在保护传承并有效利用红色资源的同时,有效带动周边村镇致富增收,勾勒出一幅文旅融合、乡村振兴的美丽画卷。
美食经济:服务护航“舌尖上的乐至”
夜幕降临,乐至县第十三届“群英荟”烧烤美食文化周现场灯火通明,香气四溢。从乐至烤肉到淄博烧烤,再到西昌火盆烧烤……近百个烧烤摊炙热“开烤”,数千名饕客寻味而至,共享跨越地域的美食盛宴。据了解,本届烧烤节参展商户数量同比增长30%,涵盖本地龙头企业、特色小店,并吸引全国8个城市的烤匠参与,带动跨城游客超10万人次。
“白天逛纪念馆,晚上来烧烤节解馋,这一趟真的没白跑!”来自资阳市安岳县的陈女士表示,乐至县既有浓厚的红色文化氛围,又有独具特色的美食文化,正是带孩子消磨暑假时光的好去处。
“英英烧烤”摊前,老板陈安勇正忙得脚不沾地。“我们提前一周就在准备了,为的就是在烧烤节大展身手!”随着客流高峰的到来,开票量激增成为摊主们的新挑战。为此,当地税务部门组建专家团队,第一时间梳理用票信息,入户辅导操作电子税务局,解决商家们的后顾之忧。不仅如此,税务部门还提前摸排酒店民宿、餐饮企业在纳税申报、政策适用等方面的共性问题,及时开展全面精细的宣传辅导工作,确保纳税人及时、顺利享受优惠政策。
这场持续十天的烧烤盛宴,正让这座川中县城的烟火气,升腾成解读城市发展的密码——一炉炭火之上,烤出的不仅是舌尖滋味,更是开放融合的城市气度、古今交织的文化肌理,以及“烧烤+”撬动文旅发展动能的三重滋味。
农旅融合:文旅赋能乡村振兴
从陈毅故里景区驱车10分钟,便来到了劳动镇庙山村“帅府粮仓”园区。这个曾经普通的川中村落,如今因创意融合餐厅、田园咖啡、林间音乐火锅等新业态的涌现,成为周边游客争相打卡的“网红村”。
“秧·咖啡”作为游客的“心头好”之一,凭借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成为欣赏周边田园风光的最佳打卡点。在这里,游客们一边品尝融入乐至藕粉、米酿、桑葚等本土特产的特调咖啡,一边欣赏窗外的田园风光。“‘秧·咖啡’是我们公司针对农旅融合打造的一个创意咖啡厅,2025年以来我们累计享受各项税费减免近3万元,节省下来的资金都用于店面改造、设施升级,如今,已经成为乐至县小有名气的咖啡店。”乐至县归乡来旅游文化有限公司负责人谢沁说。
原来,为支持当地农旅发展,税务部门积极深入园区,聚焦农旅企业所需所盼,利用税收大数据“精准画像”,量身定制专属服务,及时推送税费优惠政策,解答涉税疑难问题,实现政策“个性化”推送。与此同时,针对前来旅游的游客,税务干部还近身普法,及时为游客解答涵盖社保缴纳、个税汇算等涉税难题,把税惠政策和便民服务送到旅游一线,通过“面对面”宣讲、快问快答等形式助推“夏日经济”持续升温。
从陈毅元帅诗词中的“乐至乐至,欢乐至此”,到今天“红色帅乡·诗意乐至”的金字招牌,文旅融合正为这座千年古县注入新活力。下一步,乐至税务将继续发挥税收职能作用,以精准服务为笔,以税惠政策为墨,为文旅融合发展描绘出精彩画卷。(文、图/陈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