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0日深夜,共青团兰州市委发布紧急招募心理援助志愿者的通知。消息刚刚发出,兰州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兰州蓝志愿服务中心云支教团队便第一时间请缨出征。这支由34名师团职自主择业军官组成的国防教育思政课团队,带着“退役不褪色”的使命担当,立即组建心理援助突击队,沈洁等三名具备心理咨询资质的老师积极报名参加,并奔赴榆中县马坡乡旧庄沟村西夏宾馆安置点,为受灾群众提供专业心理援助,用迷彩情怀为11名群众筑起一道“心灵堤坝”。
分层干预,精准施治
面对年龄跨度从3岁幼童到花甲老人的受灾群体,兰州云支教心理援助突击队迅速制定分级响应机制,结合不同年龄阶段的心理特征,实施个性化干预,确保心理援助的科学性与实效性。
在幼儿心理干预方面,队长沈洁老师通过“童画疗愈”的方式,引导孩子们用彩笔画出“暴雨后的家”。当6岁男孩小斌蜷缩在角落画出“洪水怪兽”时,沈老师巧妙运用“战士打怪兽”的隐喻,帮助孩子疏导恐惧情绪。最终,画纸上阳光穿透乌云,象征着内心的希望重燃。为此,团队还为幼童定制了绘画包与益智玩具,将玩具作为情绪转移的媒介,为孩子们带来温暖与陪伴。
在青少年心理重建方面,面对家中受灾严重的初三学生李雯(化名),团队负责人沈洁老师引导他回忆自救细节,强化其“叫醒奶奶是勇敢行为”的认知,并通过制定“每日三件可控小事”的清单,逐步缓解其对开学的焦虑情绪。最终,李雯在安置点表示“我要当心理医生”,重拾成长的信心。
对于受灾成人,团队则注重创伤转化与现实问题结合的心理干预。以村民马志强(化名)为例,老师们在倾听其倾诉的同时,同步记录其房屋重建所需的建材信息,并及时将“政府已调拨重建物资”的消息转化为心理支点,有效缓解其焦虑情绪。其焦虑评估值从最初的8分降至3分,心理状态明显改善。
迷彩力量,信任赋能
兰州云支教团队作为兰州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组织成立的退役军人志愿服务力量,凭借其专业素养在心理援助工作中展现出独特的公信力和亲和力。老师们巧妙利用“抗洪战士72小时坚守”的真实案例,向孩子们传递坚韧不拔的精神力量。
同时,团队还将军事心理学中的战场应激调控法转化为适用于普通群众的心理调节工具,如“深呼吸四步法”“情绪温度计”等,帮助群众在情绪波动时进行自我调节和情绪管理。
此外,心理援助工作并非短暂的应急响应,而是一个系统、持续的过程。为此,团队与七里河区团委联合建立了“周一迷彩课堂”机制,形成心理重建的长效守护体系。每周一上午开展融合战术协作游戏的团体心理辅导,下午则对重点家庭进行回访,确保心理援助工作的连续性与深入性,真正实现从“心理急救”到“心灵重建”的闭环服务。
退役不褪色,心灵守护者
当老师们为家庭受灾的孩子拭去泪水,当更多大学生志愿者接过迷彩臂章加入志愿队伍,这支“退役不褪色”的队伍正以实际行动诠释着“为人师表”的深刻内涵。他们不仅用专业与温情践行“心灵守护者”的誓言,更在灾后重建中播撒希望的种子。
“灾后重建既要砖瓦遮身,更要心灵港湾。”团队负责人沈洁老师如是说。目前,该团队已完成与共青团兰州市委的任务对接,将继续在陇原大地上传递迷彩暖流,为更多受灾群众带去心灵的抚慰与前行的力量。这支由退役军官组成的心理援助力量,正成为新时代社会心理服务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书写着军民融合、专业服务的新篇章。(文/屈现伟 图/沈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