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场与时间的赛跑,30分钟集结完毕、2小时抵达现场,连续6天持续奋战;
这是一次逆势而为的救援,41名人员、11台救援车辆,搜救超15万平方米、清理淤泥3500余立方米,安全转移群众10余名,抢救各类物资200余件。
8月7日傍晚,兰州市榆中县遭遇连续强降雨引发山洪灾害。灾害发生后,兰州石化迅速集结精锐救援力量,第一时间奔赴榆中开展抢险救援。
危难时刻,我们来了
8月8日16时40分,国家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兰州石化队接到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中心紧急命令:赴榆中开展抢险救援。
时间就是生命!兰州石化公司党委迅速作出部署:坚决贯彻党中央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力以赴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一场分秒必争的大集结就此开启。
办公室、党群工作部、消防支队……各部门、单位协同作战,千方百计紧急筹备物资。不到30分钟的时间,一箱箱必备的救援装备和生活物资拉运到位、顺利装车。
另一边,救援人员高效集结。
“我申请带队出战!”兰州石化消防支队副支队长谷长乐主动请战,声音铿锵有力。
训练有素的救援人员立刻穿上“战服”,整顿行囊。他们来不及回家看一眼,只发出一条手机信息,简单交待了去向,就匆匆踏上了救援的行程。
17时08分,由30名骨干队员、6台车辆组成的应急救援队第一梯队启程奔赴榆中。
次日5时,5名队员、3台车辆组成的第二梯队紧急出发。
8月10日,增援的第三梯队也冲破重重阻碍,抵达前线营地。
至此,兰州石化投入榆中“战场”的救援力量——41名队员,11台救援车辆,前后呼应,兵合一处。
泥泞中,那道希望之光
8月9日9时15分,国家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兰州石化队接到指令:到受灾最严重的马莲滩村开展搜救!
12时30分,当队伍行至距离核心灾区新窑湾社仅3公里的小泥窝时,前路再次被堵死。
“时间就是生命!车过不去,我们人过去!”有着丰富救援经验的谷长乐当机立断。
于是,一支12名精干队员组成先遣搜救小组迅速集结,他们卸下重装,只携带无人机、绳索、铁锹、急救包等必要救援装备,徒步向灾区核心地带挺进。
在马莲滩村的一处烂石滩上,一对颤颤巍巍缓慢前行的老夫妇进入了救援人员的视线。
“爷爷、奶奶,别着急,我来背你们。”救援队员崔利云、魏晨峰、华兴彬赶忙加快脚步,迎了上去。
此时,他们刚刚结束了近5个小时排查搜救工作,正准备前往下一个救援点,身体早已被疲惫紧紧缠绕,双腿像灌了铅一样沉重,但看到这对身处困境的老夫妇时,强烈的使命感瞬间驱散了所有的疲惫。
“娃儿,我们能走。”老人推辞道。
“这里还有危险,咱们得赶紧离开这儿。”崔利云和魏晨峰背起老人,小心翼翼地在烂石滩上挪动着脚步,每一步都迈得格外谨慎,生怕一个不小心让老人受到惊吓。
终于,老夫妇被带到了安全地带,他们感激地握着救援队员的手,眼中泛出了泪花。
“我们的职责就是在黑暗中为他人点亮希望之光。”崔利云感慨地说。
群众需要,就是使命所在
8月10日7时25分,一个紧急指令打破了兰州石化队营地的宁静。救援队员们顾不上吃一口热乎的早饭,便紧急奔赴50多公里外的兴隆山村,执行清淤任务。
当到达那处700多平方米的农家院时,眼前的景象让他们倒吸一口凉气:厚厚的淤泥,平均厚度达60公分,就像一层地毯,覆盖了整个院子,最浅处,没过了脚踝,最深处甚至没过了小腿;更让人难以忍受的是泥浆长时间淤积产生的腐臭气味……
队员们深一脚浅一脚地在淤泥中艰难前行,用力挥舞手中的铁锹,连日来高强度的搜救、清淤工作已让救援队员们疲惫不堪。湿热的天气里,救援服都泛出了层层盐霜。
“能不能把我的三辆车拖出来……”在清淤工作接近尾声时,院主张月面露难色地提出了请求。
“您别着急,我们一定想办法帮您把车弄出来。”梁宗文走上前安慰道。
队员们迅速围到陷入淤泥的车旁,仔细观察车辆的状况。
“这情况有点棘手,淤泥把车裹得太紧了。”
“咱们先把车周围的淤泥清理一下,减轻车子的负担,再一起用力拉出来。”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商量出了解决办法。
“一、二、三,走!”队员们憋足了劲,脸涨得通红,有的推车头,有的拽车门,经过近两个小时的努力,三辆汽车终于从淤泥中被拖了出来。
车辆成功被“解救”出来的那一刻,队员们再也支撑不住,瘫坐在地上。他们用胳膊擦拭头上的汗水,“咣咣咣”地痛快饮水,仿佛把所有的疲惫都一饮而尽。
洪流中,一棵树搭起生命之桥
约3米宽的河道,浊浪翻涌,将大地撕裂,吞噬了通往对岸的道路。
8月13日,当国家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兰州石化队在兴隆大道附近开展搜救工作时,被一道洪流挡住了去路。
“水流太急,暗石太多!”通信员的报告让现场分队指挥员肖峰的心沉了一下。
每多等一分钟,就会有意想不到的危险发生。
如何渡河?大家扫视着狼藉的现场,最终将目光聚焦在一棵被洪水冲倒的大树上。树干粗壮,长度勉强能够到对岸。
“用它!”一个想法在肖峰脑中瞬间成型。他冲着队友们嘶吼道:“兄弟们,搭桥!”
七八名身着橙色救援服的队员立刻行动起来,围着这根沉重的“生命之木”。
撬杠、绳索、肩膀……所有能用的力量都用上了。湍急的水流拍打在暗石上,溅起的水花模糊了他们的视线,但没有一个人停下。
“一、二、三,起!”肖峰的声音穿透了咆哮的水流声……队员们的肌肉在湿透的作训服下贲张,脖颈处青筋鼓胀,每一次发力,都伴随着一声压抑的嘶吼。
终于,在一次次的努力下,巨大的树干被缓缓推向洪流,随着“砰”的一声,大树的另一端带着泥土和碎石,重重地砸在了对岸的岩石上。
桥,有了。但这是一座会晃动、湿滑,且随时可能被洪水再次冲走的“桥”。
“我先上!”肖峰没有丝毫迟疑。他将安全绳的一端牢牢绑在岸边一块巨石上,另一端攥在自己手里,第一个踏上了这根颤巍巍的“独木桥”。
所有人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
肖峰的每一步都走得极其缓慢而稳健,几分钟后终于成功抵达对岸。将安全绳和大树的另一端固定好后,他朝对岸边挥手边喊道:“兄弟们,渡河!”
风雨砺初心,危机见担当!在这场突如其来的“战役”中,兰州石化闻“汛”而动,勇毅冲锋,最大效能发挥救援力量,为守护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贡献了兰州石化力量。截至目前,兰州石化救援力量已顺利完成此次抢险救援任务。(武庭宇 金雪 蔡东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