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是发展的先行官,更是民生的连心桥。在甘肃庆阳大地上,从风雨无阻的汛情应对到精益求精的日常养护,从道班旧址的温暖蝶变到超级工程的震撼崛起,再到客运服务的智慧升级,公路交通事业正以多元维度书写着发展答卷。这些跨越城乡的路网、不断迭代的服务、攻坚克难的建设,不仅串联起山川与城乡,更承载着区域振兴的期盼与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共同勾勒出庆阳交通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图景。
庆阳公路部门全力应对汛情环县一处水毁路段紧张抢通
入汛以来,面对持续强降雨,庆阳公路事业发展中心迅速行动,对所辖国省干线公路的桥梁、涵洞、高边坡、临水临崖等重点部位,开展高频次、全覆盖巡查监测,精准建立隐患台账并制定防控措施,全力筑牢安全防线。
为应对险情,中心已组建9支共389人的应急抢险队伍,调集挖掘机、装载机、自卸车等各类机械车辆100余台,并储备了充足的铅丝笼、砂石料、编织袋等防汛抢险物资。4次启动省级养护公路突发事件III级应急响应。
管养路段共发生水毁灾害57处,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300余万元。中心累计投入抢修人员865人次、机械设备121台次,投入抢险资金200余万元。经全力抢修,56处水毁路段已恢复通行。
在国道211线环县K224+700处,该路段在8月1日凌晨的特大暴雨中发生严重水毁,导致交通中断。值得肯定的是,降雨前,养护单位在巡查中及时发现该处隐患并果断实施交通管控,有效避免了人员伤亡和车辆损失。灾情发生后,中心迅速组织设计单位现场制定科学抢通方案,并昼夜不停加紧进行抢险工作。

庆阳公路事业发展中心养路计划科科长王剑楠表示:“下一步,我们将继续严格执行24小时值班值守制度动态强化汛情监测预警,并抓住一切有利天气时机,对所有灾毁路段进行彻底修复,全力保障人民群众出行安全畅通。”
此次防汛抢险工作展现了公路部门“预防为先、处置高效”的能力。暴雨前巡查预警与管控措施有效防范了次生灾害;灾后快速响应、科学制定抢通方案,为极端天气下保障公路畅通积累了宝贵经验。
G309线合水段:精养护保畅通谋升级惠民生
G309线合水老城镇至太白镇旅游生态路,全长59.79公里,是合水县南北交通要道,日均通行约1800标准车次,对区域运输、旅游及民生意义重大。该路段为三级公路,含6座桥梁、52道涵洞,路面状况指数保持85以上。

合水公路段以精细养护保障畅通:实行“三级巡查”,32名专业人员值守,坑槽修复24小时响应,年均修补路面3500平方米、清灌缝12万延米;桥梁落实“三个一”管控,近三年完成多座桥梁、涵洞养护工程。
应急与生态建设同步推进。“五位一体”应急体系保障雪天24小时恢复通行;“三季有花、四季常绿”绿化工程及生态边沟等设施,让公路与自然和谐共生,还打造了15公里“美丽路廊”示范段。
通过“路长+警长+乡长”联动机制,近三年优良路率超92%。未来将推进“智慧公路”建设,持续提升服务品质。
合水客运中心:创新融合促发展智慧服务惠民生
合水县交通运输集团有限公司立足城乡运输服务,以创新模式激活发展动能,凭借智慧化升级提升服务效能,在客货邮融合发展领域成效显著,为城乡融合与乡村振兴注入强劲交通动力。

该集团完成“两权归企、公车公营”改革后,投入8000万元购置64辆新能源公交车,将分散班线整合为25条标准化公交线路,实现行政村公交覆盖率100%,日均客运量增长3倍。票价平均下调50%,“一元通”“学生半价”等政策让利于民。同时,针对多元出行需求,自主研发“合水出行”小程序,开通3条城际定制客运专线,15辆新能源客车提供“门到门”服务,累计服务超20万人次,满意度达98%。
在客货邮融合方面,集团通过“客运班车带货”模式,与邮政共建县乡村三级物流体系,打造“两点八线”运输网络,覆盖所有建制村。目前已开通客货邮路8条,投入车辆44辆,设立服务网点73个,年下行代运邮件5.2万件、上行带运农产品2.6万件,降低农村物流成本20%以上,实现“快递进村、山货进城”双向畅通。
智慧化建设上,集团投资300万元建成智能化运营调度中心,可实时调整发车频次,高峰期间隔缩至5分钟;车载AI监控3秒内预警违规操作。通过数据互通,群众可实时查询公交信息,候车时间平均减少15分钟,享受出行、物流等一站式服务。
合水县交通运输局局长严柏荣表示,将持续推进路网、客运、物流“三大工程”,破解农民“三个最后一公里”难题,构建更优质的城乡交通运输服务体系。
从道班旧影到服务新颜的温暖跨越
在庆阳的公路沿线,两处承载着时代记忆与服务温度的地点,正以持续升级的姿态,书写着公路服务迭代的生动篇章。
位于G327线的樊浩停车区,其前身是宁县公路段巩吕老道班。2017年,这里完成第一次蜕变,闲置老道班被改造成AAA级旅游公厕,配备儿童、残疾人专用卫生间及停车位,让破败旧址焕新颜。2018年,功能进一步拓展为停车区,LED路况播报、太阳能路灯、24小时热水等设施一应俱全,成为司乘人员的“暖心港湾”。2022年,全市首个国省干线“新就业形态劳动者驿站”在此落地,新增的平顶房内电视、沙发、应急药品等齐备,为户外劳动者提供了舒适的歇脚地。2024年的提质改造更聚焦绿色与可持续,污水处理设施升级实现水循环利用,专用机井解决了供水不稳问题,让服务更添环保底色。
而始建于1963年的屯字道班,堪称庆阳公路发展的“活化石”。院内64年树龄的大树旁,那口靠人工一镐一锹挖成的十丈水井,曾滋养道班工人与周边村民;锈迹斑斑的大铁锅、工人拌料塑像,还原着早期靠铁锅化沥青、手工铺筑公路的艰辛;屋檐下的铁钟,曾是道班集体生活的“时间坐标”,见证着一代代养路人的坚守。如今,虽退出养护一线,这里已成为“八棵树”精神传承教育实践点,“养好公路,保障畅通”的八字方针仍在老大门上熠熠生辉,老式测量仪、手绘桥梁图等老物件,无声诉说着公路人“一把铁锹养路,一颗红心护路”的初心。

从樊浩停车区的功能迭代到屯字道班的精神传承,庆阳公路服务正以民生需求为导向,在守护初心的同时不断升级,成为展示行业形象、传递人文关怀的亮丽窗口。
马莲河特大桥全桥合龙庆阳交通建设迎来里程碑时刻
近日,G309线合水(老城)至西峰段公路项目的关键控制性工程——马莲河特大桥实现全桥合龙,标志着这一庆阳交通重点工程建设取得重大阶段性突破,为项目2025年底通车奠定坚实基础。
作为甘肃省“十四五”公路水路交通发展规划及庆阳市重点建设项目,G309线合水至西峰段公路全长53.14公里,总投资77.27亿元,建成后将使合水与西峰的通行时间缩短至30分钟以内,助力市域“半小时经济圈”成型。该项目对优化庆阳骨干路网、推动城乡交通一体化、提升城市形象、服务乡村振兴及陇东综合能源化工基地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横跨196米深马莲河河谷的马莲河特大桥,总长2208米,采用125+5×230+125米六塔七跨预应力混凝土单索面矮塔斜拉桥结构,创造了多项纪录:不仅是国内黄土地区跨度最大、联跨最多的矮塔斜拉桥,也是目前国内最高的多矮塔PC梁斜拉桥,其“高墩大跨”组合创下黄土地区同类型桥梁最大单跨(230米)、最高墩身(178米)及最多联跨(七跨连续)三项国内纪录,178米高的主桥16#主墩更是甘肃省内第一高墩。
中咨集团项目G309线西河公路项目总承包部总项目总经理张铮介绍,主桥建设过程中攻克了湿陷性黄土地区超长大直径桩基施工、超高空心薄壁墩施工、大体积混凝土承台一次性浇筑等多项技术难题,实现了多项“国内首创”“国内领先”和“省内首次”突破。此次合龙段施工对结构精度要求极高,现场组织协调难度大,全桥合龙的完成,意味着项目进入通车冲刺阶段。
预计2025年底通车后,马莲河特大桥将大幅改善区域交通条件,加强区域联系,为乡村振兴和庆阳区域中心城市建设提供强劲交通支撑。
从守护平安的汛情应对,到精益求精的日常养护;从道班驿站的温情服务,到客运网络的智慧升级,再到超级工程的跨越突破,庆阳公路交通事业的每一步前行,都紧扣“人民满意”的核心,兼顾发展与民生、传承与创新。未来,随着更多智慧化、绿色化交通项目的落地,这片土地上的路网将更加畅通高效,服务将更加温暖贴心,为庆阳建设陇东综合能源化工基地和陕甘宁毗邻地区区域性中心城市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让交通红利真正惠及每一位群众。(文、图/刘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