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县医院遇到难题直接转成都大医院,现在找我们!”巴中市中心医院院长杨杰的话语中难掩自豪。近日,笔者来到这家医院,探访四川省人民医院托管给其带来的新变化。
巴中市中心医院南坝院区。巴中市中心医院供图
“以前我们虽是‘龙头医院’,但更像是个空架子。”杨杰坦言,托管前的巴中市中心医院虽为区域医疗中心,却因科室间缺乏联动、优质资源下沉不足,难以真正发挥龙头作用。四川省人民医院托管后,将“患者至上、员工第一、协同创新”写入工作价值观,并大力推动多学科协作成为常态。
一个骨科患者的经历印证了这一变化。
不久前,通江县一位老年骨折患者家属焦急地致电杨杰:“杨院长,能否联系省医院?”得知患者情况后,杨杰立即安排麻醉科、骨科会诊。骨科主任杨明坤斩钉截铁地说:“我们能解决!”手术5天后,患者顺利出院。家属感慨道:“没想到本地就能治好,省心又省钱!”
医院还将“患者至上”理念转化为具体服务。
“其实周末来看病的患者反而更多。”为此,杨杰表示,针对“工作日无暇就诊”的痛点,医院增设周末全天专家门诊(“双休门诊”),覆盖多个核心科室,切实为上班族、学生和育儿家庭提供便利,“服务上线后,临床与医技科室累计收到患者49面锦旗、31封感谢信”。
以前,市民张先生为了等专家号,需要在工作日请假,现在周末也能挂专家号,他和家人来看病更方便了。“这回不用扣钱了!”张先生高兴地说。
医院在便捷就医方面的创新,还包括大力推行日间手术、日间病房、日间化疗等工作,通过流程优化与精细调度,让患者在24至48小时内完成诊疗并安全出院,显著缩短住院时间、减轻就医负担。
医护人员开展培训。巴中市中心医院供图
医院的人文关怀也在细微处得到体现。
杨杰经常去一线和基层巡查工作情况,随时掌握医院各种情况。一次巡查中,杨杰注意到患者小张面色苍白、精神萎靡,便立即上前询问。了解了患者感受后,他立刻安排急诊科护士为其抽血检查,并叮嘱值班医生及时处理。对此,杨杰说:“我们每天都要多看一眼、多问一句。很多问题早发现,就能避免小病拖大。”
专科建设是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我们紧扣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要求,抓住优质资源扩容与人才队伍建设两大关键,系统推进省级区域医疗中心与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杨杰告诉记者,目前,医院已获批8个四川省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正培育1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2个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加快构建“1+2+8”优质专科矩阵,形成引领区域的重点专科体系。
据杨杰介绍,未来巴中市中心医院将继续发挥省医托管优势,做强“1+2+8”专科矩阵,完善救治体系,推动互联网医院与医联体深度协同,努力让群众“看得上、看得起、看得好、看得近”,夯实区域健康服务网。
据悉,围绕巴中市“十大行动”部署,医院正以“患者全生命周期健康”为主线,聚焦“专科强基、技术创新、协同增效”三大领域,努力创建引领区域医疗新格局。
“大医精诚,医者仁心。”秉持这样的观念,杨杰把医院院训改成“仁爱、精业、求是、创新”,明确中心医院发展的方向——患者至上、惠及群众。现在,全院医护人员目标更明确、氛围更团结、行动更协同,正朝着建设川东北区域医疗高地目标坚实迈进。
从“转诊省城”到“本地解决”,从“舟车劳顿”到“云端问诊”,巴中之变,在于精准破解了区域医疗两大核心困局:一是资源下沉的“最后一公里”梗阻,通过管理赋能与数字杠杆有效打通;二是技术帮扶的“水土不服”难题,借人才“双循环”(引进与培养并重)实现本土化生根。
“诗意山水,红色巴中。”当革命老区坚韧不拔的精神底色,遇见现代医改的科学智慧,巴中市中心医院的“破茧”之路,为全国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提供了极具价值的启示:真正的托管不是“大水漫灌”式的替代,而是点燃内生发展的引擎;医疗改革不仅追求技术的飞跃,更需注入深厚的为民情怀。这份书写在红土地上的健康答卷,深刻诠释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为新时代革命老区全面振兴注入了强劲的康养动能。(来源: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