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华夏文明的历史长河中,甘肃这片拥有八千年文明积淀的古老土地,凭借独特的历史文化、壮美瑰丽的自然风光与多彩的民俗风情,成为世人眼中充满“诗与远方”的神奇之地。而如今,文旅产业的蓬勃发展离不开金融的有力支撑,甘肃银行作为甘肃人民自己的银行,始终以金融创新为笔、责任担当为墨,奋力书写着服务文旅兴省、赋能产业升级的精彩篇章,助力甘肃从文化旅游资源大省迈向文化旅游强省。
近年来,甘肃银行围绕省委、省政府建设文化大省、旅游强省的战略决策,创新金融服务模式,助力文旅产业发展,全方位畅通文旅产业支持渠道,持续加大文旅产业信贷支持力度,成立省内首家文化专营支行,全力推进智慧景区场景建设,有力支持了全省文旅产业发展。截至目前,已累计为全省文旅产业投放贷款178.6亿元,为全省文旅企业的高质量、可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支持。
精准滴灌:破解项目瓶颈激活景区动能
在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蜿蜒107公里的黄河,孕育出甘肃永靖这颗璀璨的文旅明珠。这座小城,犹如隐匿在陇原大地的宝藏,散发着独特的魅力,吸引着八方游客前来探寻。
盛夏的永靖县,自然风光格外醉人。太极岛内,荷塘、鱼塘绵延成片,茂密芦苇在风中舒展摇曳;岸边水天一色,黄河碧波与岸边绿意交相辉映;黄河花堤上,花香伴着清风弥漫,绿树浓荫与澄澈河面相映成趣,处处是自然勾勒的夏日画卷。
作为甘肃省唯一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刘家峡度假区总面积11.56平方公里,汇聚黄河丹霞、恐龙地质公园、太极岛湿地等优质资源,年接待游客达50万人次。然而,过去人工收费模式效率低下,高峰期单日现金流水超20万元,统计误差大、安全风险高。“甘肃银行永靖支行的1300万元贷款犹如及时雨,帮助我们在2020年建成智慧门禁和停车场系统。”甘肃黄河三峡旅游投资开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金佩宙介绍,系统上线后工作效率提升40%,数据统计时间缩短半小时,财务精准度显著提高。
在甘肃银行资金支持下,黄河丹霞景区新建生态栈道、观景平台;太极岛湿地打造集生态研学、户外露营于一体的综合度假区,配备智能导览系统和高端民宿集群。2025年“五一”期间,永靖县接待游客突破7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3.2亿元。
面对游客日益多元的需求,刘家峡度假区加快业态升级:与浙江大学规划院合作,规划水上乐园、黄河观景台、荷塘月色民宿等新项目。“待项目落地后,预计年游客量将突破100万。”金佩宙表示,未来将继续深化与金融机构合作,以“黄河康养”“地理探索”“民俗体验”三大产品体系为核心,打造集生态、文化、智慧于一体的综合性度假胜地。
随着临夏州旅游产业蓬勃发展,提升高端接待能力成为迫切需求。在此背景下,永靖县精心打造的标杆项目——总投资3.9亿元的开门酒店应运而生,它不仅是永靖旅游产业的高端品牌,更承载着推动区域服务升级的使命。
酒店建设之初,资金链紧张成为首要难题。甘肃银行永靖支行以“保姆式服务”全程护航——从项目申报、深入调研到最终授信,仅用不到一周时间便高效批复2.4亿元贷款,确保项目顺利落地。
目前,开门酒店拥有306间高品质客房。旅游旺季高峰期间,入住率稳定保持在80%以上,展现出强劲的市场吸引力。去年共接待海内外游客6.2万人次,除吸引全国各地游客外,更成功接待了来自美国、韩国、英国等国的外宾,成为永靖对外展示的重要窗口。
“喜欢永靖,更喜欢悠悠的黄河!酒店房间超大,推窗就是黄河与五彩山色!”一位宁夏游客在抖音平台的热情评价,道出了众多宾客的心声。开门酒店以优越的地理位置、过硬的硬件设施与细致的服务品质,在游客心中树起了“国际范”的金字招牌。
近年来,临夏州高度重视文化旅游产业,将其作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政府出台一系列政策鼓励文旅产业创新升级,吸引投资。2025年“5·19中国旅游日”临夏州分会场活动中,临夏州文旅局与甘肃银行临夏分行签订合作协议,旨在通过金融联动助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为甘肃银行临夏分行支持文旅企业发展提供了政策契机与方向指引。
临夏州天元万达酒店作为当地文旅接待的重要力量,对提升旅游服务品质意义重大。
“在朋友的推荐下住进了这家酒店,高大时尚,停车场宽敞,房间是落地窗,阳光充足,冰箱里的5种饮料还全部免费,性价比超高!”近日,一位上海游客在携程平台上对临夏天元万达锦华酒店给出五星好评。这家2019年成立的酒店,凭借提档升级的硬件设施和优质服务,已成为临夏州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一环。
2023年,为助力临夏州“魅力花都·公园城市”建设,推动文化旅游产业提质增效,天元万达锦华酒店从甘肃银行永靖支行贷款2000万元,对酒店进行全面改造升级。翻新楼层、更换床垫、优化客房布局……焕然一新的240间客房极大提升了游客的入住体验,目前酒店入住率稳定在95%以上。
“每年6月至8月是旅游旺季,订单供不应求。”该酒店负责人介绍,升级后的酒店已成为临夏州首家五星级标准酒店,不仅承接高端商务会议,还为大型演唱会、文旅活动提供住宿服务,成为展示临夏城市形象的重要窗口。
酒店的升级是临夏州文旅产业“链条式”发展的缩影。通过政银企合作模式,酒店获得甘肃银行永靖支行的资金支持实现硬件飞跃,同时带动了本地就业、餐饮、交通等相关产业。游客的好评和持续增长的客流,进一步反哺临夏文旅品牌影响力,形成良性循环。
近年来,甘肃银行以“金融+文旅”双轮驱动模式,在省级与地区层面同步发力,与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甘肃文旅产业集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建立了较为密切的合作关系,形成“政策引导、龙头带动、金融赋能”的协同发展格局。目前,已向甘肃文旅集团及子公司授信10亿元,积极支持重大文旅项目推进。在地区层面,甘肃银行围绕当地文旅产业重点项目,支持天水市麦积山文化旅游发展公司、敦煌市鸣沙山月牙泉旅游发展公司、嘉峪关文化旅游集团、平凉文化旅游产业投资集团、敦煌西航飞天文化旅游投资公司等一批文旅产业龙头企业发展壮大。
创新破局:盘活非遗资源助力文旅融合
在甘肃省临夏州临夏市折桥镇慈王村,一座融合历史韵味与现代活力的文旅新地标——河州盖碗茶文化博览园正悄然崛起。该园区依托临夏深厚的盖碗茶文化积淀,致力于打造集茶文化展示、体验、研学、休闲于一体的综合平台,让承载着河州人民待客之道与生活智慧的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焕发全新产业魅力。
走进河州盖碗茶文化博览园,一个个用茶碗打造的不同风格的造型让人眼前一亮。生产车间内,工人们正忙碌地将精选的茶叶、蜜枣、桂圆等产品装入包装盒。精致的包装盒与博览园里的茶碗造型遥相呼应。
“盖碗茶博物馆落成后,市场需求日益旺盛,博览园业态持续完善、规模不断扩大,发展前景广阔。然而,作为以文化IP为核心资产的轻资产企业,其在快速发展中遭遇融资困境:珍贵的‘河州盖碗茶’文化品牌价值、精心构建的博物馆IP、独特运营模式等无形资产虽底蕴深厚、价值巨大,却因传统评估体系限制难以准确量化,缺少传统抵押物的现状,让企业在扩大经营的关键期难以获得银行信贷支持。”企业负责人说。
关键时刻,普惠金融力量彰显。甘肃银行临夏分行在挖掘地方特色产业需求时,敏锐捕捉到这一文旅融合新星的困境。该行深知文化产业繁荣对乡村振兴和文旅融合的重要支撑作用,未简单拒绝,而是主动担当,积极探索解决方案。
甘肃银行临夏分行迅速联动专注服务地方产业的甘肃金控临夏融资担保有限公司,组成联合调查团队实地考察项目。经专业高效的联合调查评审,担保公司为企业提供增信支持。这一创新联动机制打通融资堵点,最终一笔300万元的“特色产业发展工程贷款”顺利发放至河州茗源公司账户,及时缓解了企业流动资金压力。
“这300万元不仅是雪中送炭,更是发展路上的强心针!”企业负责人感慨道,金融机构未被传统抵押物束缚,以务实高效的服务和创新担保方案,让企业真切感受到金融支持文旅产业、助力乡村特色发展的力量与温度。
如今,在金融活水滋养下,河州盖碗茶文化博览园稳步推进后续建设,丰富展陈内容、优化游客体验、强化营销推广,吸引着越来越多游客,带动当地就业,促进慈王村农文旅融合发展,实现“以茶为媒、振兴文旅”的蓝图。
近年来,甘肃银行聚焦省内文旅发展机遇,坚持抓大不放小,通过减费让利等举措,支持兰州市“星光夜市”“黄河食渡”等夜间经济项目,为城市增添“烟火气”;围绕“大敦煌文化旅游经济圈”“陇东南始祖文化旅游经济圈”产业链,加大对特色中小企业支持,累计投放贷款超50亿元。同时,该行推出“城市印象”信用卡,突出“一城一印象一卡一名片”主题,累计发卡43万张,带动消费交易额近39亿元;推出“陇盈快贷”线上消费信用贷款,为17.11万户个人发放贷款155亿元,助力文旅消费升级。
重点护航:聚焦重大项目夯实产业根基
在文旅产业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引擎的当下,甘肃银行积极响应全省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战略,以金融之力为笔,以项目支持为墨,在陇原大地上绘就出一幅绚丽的文旅发展新画卷。其中,对武威雷台景区文化旅游综合体PPP项目的全力支持,更是成为其金融助力文旅产业升级的生动缩影。
武威雷台景区文化旅游综合体项目作为甘肃省最大的文旅PPP项目,承载着打造集遗址保护、历史教育、旅游休闲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型5A级城市中央文化观光景区的重任。
项目落地武威后,甘肃银行积极对接武威市、凉州区两级发改、住建、财政等部门,全面了解项目建设情况与投资主体信息。随后组建专业营销团队,主动上门与项目建设主体对接,就融资需求、资金结算等金融服务需求达成合作意向。凭借高效协作,甘肃银行加快项目授信申报审批流程,在2020至2022年建设期内,累计为项目发放建设资金16.5亿元,切实解决了项目建设的资金难题,为项目顺利推进提供了坚实的资金保障。
在融资支持的基础上,甘肃银行进一步下沉服务,以多元化金融服务赋能项目建设与运营。为项目提供项目主体智能化存款服务、工程施工单位资金结算、农民工工资代发等一揽子金融服务,累计开立各类账户9个,结算项目建设资金20余亿元,发放“陇明公”卡1000余张。同时,针对景区后期运营,精心设计“智慧景区”金融服务方案,涵盖门票收缴归集、聚合支付、智慧停车场等服务内容,有效提升景区的智能化水平与服务便利性,助力打造新型智慧文旅景区。
甘肃银行与甘肃公航旅天马投资有限公司的携手合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从项目建设角度,充足的资金支持确保了武威雷台景区文化旅游综合体项目如期建成,有力推动了武威地区文旅产业发展,为当地个人消费复苏注入活力,提升了居民幸福指数。在服务体验方面,借助金融科技,推动消费行为线上化、数据化、场景化,全方位优化景区游前、游中、游后各环节客户体验,助力雷台景区向 5A级优质旅游景区迈进,为全市文化旅游发展树立标杆。从综合效益来看,项目建设带动了建筑行业等传统行业及第三产业发展,新增400余个长期稳定的优质就业岗位,为提升本地人均可支配收入作出积极贡献。
事实上,支持武威雷台景区文旅综合体项目只是甘肃银行助力甘肃文旅产业发展的一个精彩片段。
近年来,甘肃银行紧盯全省文化和旅游产业重大项目建设,持续加大对重点旅游景区、文旅特色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先后为天水麦积山游客服务中心、崆峒山景区旅游配套设施建设二期项目、嘉峪关关城景区、敦煌鸣沙山月牙泉景区等一批全省重点文旅项目提供超30亿元融资,还为敦煌文博会、公祭伏羲大典等重大文旅活动赞助超2500万元。
站在新起点,甘肃银行明确未来方向:聚焦文旅重点企业和项目,深化与头部企业合作,在供应链金融等领域寻求突破;聚焦红色文化和遗产保护利用,创新金融产品与服务模式;推进文旅产业金融场景建设,优化“智慧景区”产品,实现金融与文旅无缝对接;加大产品创新力度,研发无形资产抵质押产品,挖掘产业链金融需求;促进文旅与乡村振兴融合,支持乡村涉旅产业,探索“文旅+金融+合作社+农户”模式;促进文旅金融与文创同发展,支持文创企业,探索知识产权等质押融资方式;推动文旅金融与绿色低碳发展,优先支持生态友好型项目,将ESG理念融入信贷评审,助力甘肃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让“交响丝路如意甘肃”品牌响彻全国、走向世界。(甘银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