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新都区三河街道以非遗文化、绿道生态、商贸经济为抓手,持续深化文商旅体融合发展,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
非遗文化让传统技艺在当代焕发新生机。三河街道以锦门为核心载体,聚焦蜀锦蜀绣、成都漆器、棕编、烧蓝等非遗技艺,一方面通过引入大师工作室筑牢人才支撑,另一方面积极打造智能织造示范工厂,以人工智能激活蜀锦织造工艺,为非遗传承注入“人才+科技”双引擎。在此基础上,既升级“锦绣先声”沉浸式展演品牌、策划“非遗点亮社区”活动,推动非遗走进生活场景;又以天府非遗传承体验中心为平台,开发系列非遗文创产品,构建“前店后厂+工厂直播”双渠道销售模式,形成“展示-体验-消费”的完整闭环。数据显示,今年已举办非遗活动72场次,带动非遗产品销售额破5000万元,同比增长13%。
绿道生态为城乡居民提供优质休闲空间。街道优化慢行系统,全面提升锦城绿道三河段的通行体验,着力打造“移步换景”“一里一景”的生态文化走廊;在保利198公园嵌入轻户外运动与轻量化城市营地项目,满足市民多样化的休闲需求;推动漫花庄园推出“国潮范”“四季花事”等特色活动,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打卡。三河街道核心生态景区累计接待游客120万人次,较去年同期增长6%,游客平均停留时长提升至3.5小时。
商贸经济为区域消费注入强劲驱动力。街道不仅打造熊猫主题酒店集群,引导海峡茶城研发“熊猫竹韵”茶礼,支持沸腾小镇开发熊猫主题火锅,培育“熊猫市集”品牌;还依托五龙山汽车街区,引入汽车主题展览、智能试驾体验等活动,丰富商贸业态。同时,升级“夜赏樱花”“国潮花灯节”等夜间场景,激活夜间经济。今年1-7月,特色商业区营业额1.7亿元,夜间消费占比60%,同比提升9个百分点,带动3000余人灵活就业。
下一步,三河街道将继续深化“三带联动”模式,不断探索文商旅体融合发展新路径,为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增添更多新动能。(来源:三河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