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广东省平远县中医医院传统疗法科,一股淡淡的中药香扑面而来,几位患者正在分别进行温针灸、隔姜灸、督脉灸等治疗。
“感谢医生精湛的技术,让我又看到了生活的希望。”半年前,吴女士因为跌倒后颈椎骨折,导致颈椎脊髓损伤,从而出现了四肢无力、下肢麻木、排尿障碍等情况。在平远县中医医院经过了颈椎骨折手术、康复训练、针灸、理疗等治疗之后,吴女士的四肢功能得到恢复。
平远县中医医院是一所集医疗、科研、教学、预防保健、急救、健康检查为一体的综合性二级甲等中医医院。2024年9月,平远县县委、县政府根据平远县中医医院运营困难的实际情况,将广州中医药大学梅州医院康复医学中心主任、首席专家、学科带头人颜洪亮主任医师作为中医急需紧缺人才引进平远县,负责平远县中医医院全面工作兼学科带头人。一年来,该院在颜洪亮的带领下,重塑形象、焕发生机。
完善规章制度
规章制度是一个单位的导航仪。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扎实调研后,颜洪亮从管理层的关注点和员工关心点着手,结合实际,重新组织制定了《平远县中医医院职工行为规范》、《平远县中医医院院内事务逐级汇报制度》、《平远县中医院医院职能部门工作职责》、《平远县中医医院医保管理制度》、《平远县中医医院职称改革方案》、《平远县中医医院绩效分配管理方案》,修订完善《平远县中医医院人才引进制度》、《十八项医疗核心制度实施细则》等制度,为医院规范化,服务型管理运营体系打下基础。
“规章制度的创新完善和有效执行,极大提高了干部职工的工作效率和绩效,增强了医院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平远县中医医院办公室负责人说。
积极寻求外援
为全面提升医疗服务水平,优化百姓就医环境,颜洪亮采用“借船出海,借梯登高”,主动出击,积极走出去寻求合作,引进外援力量,颜洪亮通过外出乡贤、导师联络,与分管医务和办公室业务的副院长到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东省中医院、广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南部战区总医院对接争取,并得到大力支持。一年来,平远县中医医院跟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签订了技术帮扶和人才培养协议;原南部战区总医院157医院刘献堂教授到平远县中医医院设立工作室,每月来院带教并手术,开展恶性肿瘤的靶向治疗;广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免费选派泌尿外科副主任医师驻点;跟梅州市中医医院签订了院内制剂调拨使用协议;与深圳龙岗区中医医院医学影像中心端口对接;加快省卫健委“粤智医影”智能平台对接工作。通过驻点坐诊、培训、手术、技术共享等方式,逐步实现医院人才、技术、管理等深度渗透,不断提升医疗综合服务水平,赢得广大百姓信赖。
注重人才培养
人才引育用留关系到医院的学科建设和高质量发展,是医院始终保持竞争力的重要支撑,是医院争先进位之本。针对人才培养薄弱环节,颜洪亮根据实际需要,选派3人到梅州市中医医院医务科进修医务、质控知识,中药膏方制作技术、小儿推拿技术;选派3人到广东省中医院进修传统疗法、急诊专科护士、中医康复专科护士;选派1人到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进修肿瘤专科;到江西中医药大学参加校园招聘,跟7名各专业研究生达成就业意向;接收了梅州市第二中医医院、兴宁市兴田社区等市内跟师人员3人;接收了东石、差干等卫生院进修人员 10人;培训院内和医共体内专业技术骨干二百多人次。人才梯队的建设,为医院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人才基础。
颜洪亮现场教授中医康复治疗
加强学科建设
平远县中医医院中医骨伤科及针灸康复科已入选为“十四五”省级中医药临床特色专科建设项目,力争十五五期间完成验收,骨伤科专科服务能力明显提升,三、四级手术占比明显提高。
为统筹调配医疗资源,优化服务流程,提升诊疗效率与患者体验,该院将原针灸康复科一区、二区合并为统一科室,整合后科室实行一体化管理;设立了传统疗法科、体重管理门诊、中医情志病门诊、骨质疏松等专科专病门诊,满足了群众健康管理需求,填补了县域内空白。传统疗法科是目前梅州市县域内规模最大,中医诊疗技术最齐全的中医治疗中心,承担了大量医疗教学工作,推广中医特色新技术23项;利用国家专项资金,改造急诊科诊疗平面,增设了急诊手术室,急诊留观病房;争取资金,将闲置的饭堂二楼改造为体检中心,方便群众一站式体检,提高了闲置资产的使用率。
“医院学科建设是提升医院整体实力和服务水平的关键环节,医院跨界开设养老院,作为‘医养结合’模式的典型实践,正逐渐成为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路径。这种模式打破了传统养老与医疗服务的壁垒,而国家层面推行的陪护支持政策及各类政府补贴的‘一站式’落地,更让其优势得以放大,其深层价值与现实意义值得深入剖析。因此我们筹备将闲置医疗用房改建为平远县医养结合中心,首期拟开房医养结合用房70张,满足群众需求特色,计划通过我院独特优势,促进中医与医养完美结合,真正实现健康养老,保证医院可持续发展,创造县级中医医院建设新模式。”颜洪亮充满信心的描绘前景。(文、图/林元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