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中国 > 成渝双城经济圈 > 正文
首页>记录中国

四川巴中集中组建四大市属国企 以国有资本赋能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

8月25日,四川省巴中市举行巴中能源发展集团成立新闻发布会,巴中市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巴中能源发展集团筹备组长杨毅在回答媒体提问时表示,近期相继成立了巴中能源发展集团、巴中数据集团、巴中大健康集团、巴中物流集团等一批市属国有企业,这批专业化市属国企的组建,是巴中市委、市政府立足资源禀赋与发展阶段,紧扣国家战略部署、聚焦产业升级短板、深化国企改革的重大举措,将为革命老区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培育新质生产力注入强劲国有动能。

锚定国家战略:把“宏观部署”转化为“地方实践”

此次市属国企集中组建,首要目标是推动国家战略在巴中落地生根。巴中市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关于“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的战略要求,紧密对接四川省委“四化同步、城乡融合、五区共兴”发展战略,围绕市委“生态工业兴市、先进制造强市”总体方向及“5+2+3”现代化产业体系布局,通过组建专业化、市场化国有主体,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

“我们要让国家的‘大战略’精准对接巴中的‘实际情’。”杨毅强调,这批国企将承担起“政策转化器”与“项目实施者”的双重角色——从能源开发到数字建设,从物流升级到大健康发展,每一项业务布局均紧扣国家战略导向,例如能源集团服务国家油气安全与革命老区振兴,数据集团助力数字中国建设,大健康集团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物流集团支撑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切实将制度优势转化为区域发展效能。

激活资源优势:以“国企力量”补链强基筑集群

立足巴中生态、能源、数据、物流等特色资源,这批市属国企将聚焦产业短板精准发力,构建“一企一特色、多企共协同”的产业支撑格局:

巴中数据集团以打破数据壁垒为核心,推动公共数据授权运营与市场化开发。目前全市已归集政务数据4.67亿条,覆盖政务服务、社保、市场监管等20余个领域,日均数据交换量超120万条;计划2025年带动全市数字经济产业规模突破50亿元,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数字底座。

巴中物流集团整合全域物流资源,统筹11个主要物流节点与300余家相关企业,规划建设10万平方米标准化仓储设施,新增2万吨冷链仓储能力。通过引入AI路径规划系统等智慧调度技术,预计三年内实现社会物流总成本下降12%、物流时效提升25%,每年为本地企业节省运输成本超3亿元,助力“巴中产”高效对接全国市场。

巴中大健康集团依托巴中生态优势(全年空气质量优良率95%以上、森林覆盖率63%),打通“生态资源-康养产业”转化通道。通过整合康养、文旅、养老资源,重点发展旅居养老、康养地产等业态,力争三年内实现大健康产业规模突破200亿元,带动就业超3万人,打造全国一流康养目的地。

巴中能源发展集团则聚焦勘探开采、储运销售、转化利用三大核心环节,强化服务、产业、资金三大保障,切实履行政治、经济、社会三大责任。明确“建设国家级页岩油开发示范区、打造油气结合化工产业集群”的目标,与其他集团形成“能源保障-数字赋能-物流支撑-生态价值转化”的产业协同链条。

深化国企改革:让“国有资本”成为发展“领头雁”

此次国企组建并非简单“翻牌”,而是巴中市优化国有资本布局的战略重构。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原则,国有资本向全市重点产业、关键领域集中,通过专业化整合、市场化运营,培育主业突出、竞争力强的龙头国企。

杨毅介绍,新组建集团将同步推进内部治理优化与市场化机制改革:一方面发挥国有资本“引领力”,通过基金投资、股权投资等方式撬动社会资本,例如能源集团已设立百亿级产业集群培育计划;另一方面夯实国企“服务力”,在公共服务、产业配套等领域履行社会责任,例如物流集团保障民生物资运输、大健康集团推进普惠养老。

“这为后续混合所有制改革打下基础。”杨毅表示,巴中市国资委将切实履行出资人职责,指导各集团加快形成实物工作量,推动国企从“管理者”向“市场参与者”“产业引领者”转变,为巴中建设“一市四区三地”、实现革命老区振兴提供国有资本支撑。

此次四大市属国企集中成立,标志着巴中在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深化国企改革上迈出关键步伐。作为全国革命老区振兴发展重点城市,巴中以国有资本为纽带,正将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为新时代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探索“国企赋能”新路径。(郝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