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8日,四川省资阳市雁江区围绕“2025年上半年0.1微克大气污染防治攻坚工作”主题通报进展、回应市民关切问题。
数据见证实效:
生态指标背后的攻坚力度
发布会上,雁江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监测站站长李明通报的大气环境质量数据,成为雁江区0.1微克攻坚行动的“成绩单”。
截至8月27日,资阳主城区空气质量综合指数3.54,优良天数191天、优良率80.3%,分别位列全省第9名、全国168个重点城市第65名;PM2.5平均浓度32.5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3.6个百分点。
这份成绩的取得,源于系统性攻坚部署。雁江区联合市区印发《2025年空气质量0.1微克攻坚行动重点任务清单》,以“每天必保、每0.1微克必争”为导向,推进六大专项行动:构建“区镇村社”四级联防体系,通过“人防+技防”整改秸秆焚烧问题400余起;开展6轮次协商减排,保障世运会空气质量;23个建筑工地实现扬尘在线监控,深化城市抑尘;淘汰9台国I非道路移动机械,完成219辆柴油货车、91台非道路移动机械抽测;排查33家涉VOCs企业,督促12家砖瓦企业错峰生产;修订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更新应急减排清单并组织企业演练,织密污染防控网络。
靶向破解难题:
重点领域的精细化治理路径
针对媒体关注的污染管控核心问题,各部门负责人详解治理思路,展现精准施策的深度。在砖瓦及重点企业管控上,雁江区经信局以“底数清、服务实、监管严”为原则推进治理。建立砖瓦、工业涂装、加油站等重点行业监管台账,“一企一策”制定减排方案;通过上门走访、集中座谈等形式全覆盖宣传政策,指导12家砖瓦企业安装脱硫、除尘及在线监测设施,3家创成环保绩效B级企业,16家加油站完成三次油气回收装置安装;联合生态环境、应急管理等部门动态检查,督促企业落实错峰生产与应急减排,从源头降低工业污染。
面对主城区在建工地扬尘难题,雁江区住建局构建“全流程管控”体系。将扬尘防治设施、方案等纳入开工审查,推行开工前“一次性交底”;18个规模以上工地安装扬尘在线监测与视频监控,数据联网“智慧平台”实现超限预警;差异化管控土石方作业、装饰装修等工序,规范围挡、喷淋等措施;针对老旧小区改造等城市更新项目,设公示牌公开投诉电话,邀请群众监督。2025年以来,累计巡查300余次,下发29份整改通知书、3份停工通知书,约谈2个项目,以严监管倒逼措施落地。
围绕秸秆综合利用,区农广校立足农业大县实际,探索“资源化+产业化”路径。在14个镇开展技术培训,发放手册1500余份;依托秸秆综合利用重点县项目,培育61家利用主体,新增158台(套)机械,建立15.4万亩还田示范片。目前,雁江区年秸秆产生量58.01万吨,综合利用率达94.56%,通过肥料化(占比57.1%)、饲料化(占比15.6%)、燃料化(占比21.2%)实现“变废为宝”,既减少污染又赋能农业发展。
锚定长效改善:
下半年攻坚的系统谋划
李明表示,下半年雁江区将以降低PM2.5浓度为主线,持续巩固攻坚成效,推动大气治理从“攻坚”向“长效”转变。
划定秸秆禁烧“分区管控”格局,将城区4个街道及7个乡镇部分村设为禁烧区,其余7个镇设为限烧区,实现分类管控、精准治理;聚焦NOX和VOCs协同减排,重点管控中节能垃圾发电厂等排放大户,深化汽修喷涂等涉VOCs问题整治,督促砖瓦行业严格错峰生产;完善重污染天气应急体系,指导涉气企业、施工工地细化应急措施,提升应对针对性;加强南门师范校等重点区域餐饮油烟管控,减少污染物对群众生活的影响,以系统治理推动大气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为建设幸福美丽新雁江筑牢生态根基。(文、图/临渊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