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中国 > 税改看四川 > 正文
首页>记录中国

自贡贡井:税务赋能绿色工厂 守护城市绿水青山

夏日的自贡市贡井区,天蓝云淡,城乡间绿意盎然。近年来,自贡市贡井区的环境保护效果显著,这份“生态颜值”的背后,是一家家企业走好绿色转型路、打造绿色工厂的生动实践。为助力绿色经济发展,国家税务总局自贡市贡井区税务局以落实落细优惠政策、延伸拓展便企服务等举措护航企业转型成长。

由“黑”变“绿”加速无废转型

自贡市弘顺电力附件有限公司是一家从事盘形悬式绝缘子钢脚的专业生产厂家。从企业成立之初,使用煤炭、热镀锌酸等有废原料进行生产加工,到如今采用电能、环保促镀剂、循环凉水塔进行无废生产,弘顺电力完成了由“黑”向“绿”的蜕变。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进行设备改造升级从短期上确实会增加企业负担,但长远来看,只有对生态环境好了,我们企业才能稳步地发展下去。”弘顺电力法人张勇表示。降低能耗、绿色减排,加大对传统高耗能设备的更新迭代及改造升级是弘顺电力的核心发展理念。

针对弘顺电力这类处于绿色转型升级中的制造企业,自贡市贡井区税务局服务团队入企辅导,围绕资源税与环保税核心要点,采用“理论讲解+案例剖析+互动问答”的模式,进行全方位、深层次解读。同时针对企业财务关于退税申报等实际操作中的“堵点”“难点”,提供针对性强、可操作的“一对一”辅导。

“今年来我们便收到增值税即征即退68万元,这笔资金我们预计订购除尘、除烟及水处理设备约120万元,进一步夯实绿色生产硬件基础。”张勇表示。

如今,凭借完善的环保举措与过硬的环保指标,弘顺电力已成为名副其实的“绿色工厂”,即便在受污染天气期间也无需停产,年产量提升约20%。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也为弘顺电力开拓国际市场提供了有力支撑。公司产品出口至欧盟、俄罗斯、埃及、伊朗、乌克兰等国家和地区,这些市场对产品原产地的环保标准、排污许可均有严格要求。目前,国外订单已占公司每年总订单的10%-20%,绿色发展不仅成为企业的“环保名片”,更成为拓展国际市场的“竞争优势”。

“变废为宝”建筑垃圾的“重生之路”

如果说制造业的“绿”在生产线,那么建筑业的“绿”则在建材、工艺与资源循环中。自贡市德盛建筑工程有限公司作为本地建筑企业,近年来主攻“绿色建材应用”与“建筑垃圾回收”,用实打实的资源循环实践,走出一条建筑垃圾“变废为宝”的绿色路径。

“过去不少企业觉得建筑垃圾处理是‘负担’,但我们始终认定,把施工废料转化成可用资源,本身就是最实在的绿色发展。”德盛建筑法人代表罗大勇表示。如今,企业已形成成熟的建筑垃圾回收利用体系,将施工中产生的建筑垃圾集中粉碎,制成高质量再生骨料,广泛用于铁道轨枕浇筑、路基铺设、墙体砌筑、塔吊配重等场景,让原本的“废弃物”彻底实现“重生”。

针对施工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大气污染,税务工作人员为德盛建筑算了一笔“绿色账”,为了让资源循环更高效、更清洁,企业主动增购除尘设备,不仅提升了再生骨料的生产环境质量,更让周边乡村始终保持靓丽生态风貌,真正实现“循环利用”与“生态保护”的同步推进。

“循环利用建筑垃圾、减少大气污染,节省下来的环保税也为企业扩容增了一份力。”罗大勇说道。目前,企业建筑垃圾年处理量已达25万吨,为进一步扩大资源循环规模、提升再生建材产能,公司计划加大投入500万左右,增建厂房、处理设备,待新厂房投用后,企业再生建材年产量将从现有水平大幅提升至40-50万吨,以更强的资源循环能力,为本地建筑业绿色发展注入更多动力。

截至目前,贡井区已有2户企业获市级“无废工厂”称号,9家企业申创省级“绿色工厂”。“绿色发展没有终点,税务支持不会缺位。”自贡市贡井区税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税务部门将继续聚焦企业绿色转型需求,优化“政策精准推送+全流程辅导”服务模式,让更多税费红利转化为企业研发绿色技术、升级环保设备的动力,为自贡贡井打造“绿色制造强区”贡献税务力量。(余靖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