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四川省农业大市,达州地处全国农产品优势产业带,享有“巴蜀粮仓”美誉,粮食产量连续12年全省第一,拥有11张国家级农业名片。最新数据显示,达州286.5万亩水稻迎来成熟季,数千台农机设备在田地里轰鸣作业,收割进度超过五成,丰收图景正在徐徐展开。
收割机收割水稻的场景(供图:唐朝祥)
税惠赋能产业升级,从“制造”到“智造”的跨越
抢农时、保丰收,离不开好的农机设备。走近达川区丘陵山区现代农机装备产业园,12家农机企业相继入驻,构建起了一条从研发到生产、从应用到服务的完整产业链条,形成了农机设备智能化制造新格局。
今年3月,一款“达州造”商用AI行株间除草机器人亮相西南农展,一经展出就成了农机设备里的“明星”,引发了广泛关注。今年5月,该产品正式通过欧盟CE安全认证和北美EPA排放认证。成为了国内目前唯一同时通过欧美“双认证”的商业AI除草机器人。
税务干部实地了解智能农机AI除草机器人生产运行情况
“这台AI行株间除草机器人,可以精准识别蔬菜与杂草,自动进行杂草清理工作,该机器人的工作效率可达每天50-80亩,其效率相当于人工的100多倍。”铁牛云智(四川)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销售经理彭勇主动介绍道。“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给足了我们持续创新的信心和底气,该产品从研发到上线历时18个月,累计投入研发费用近1000万元,税惠成了我们产品研发成功的最大‘隐形合伙人’和底气”。
为助力农机企业在研发制造之路上行稳致远,达州税务主动靠前,针对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税费优惠的享受主体、优惠内容、享受条件等问题向企业进行逐一解答,实现政策服务送上门,确保纳税人懂政策、会操作、能享受,持续提振企业创新发展的信心,激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服务辅导出口拓市,从“内销”到“外销”的突破
“这是我们公司第一笔出口外贸的订单,需要注意哪些涉税事项呢?”收到四川省川达立盈农业装备有限公司的涉税咨询诉求,达州税务迅速响应,上门辅导服务,为企业详细讲解出口退税政策和退税操作流程,为企业精准提供税务合规指引。
税务干部为农机企业出口订单做政策辅导
四川省川达立盈农业装备有限公司是达川区丘陵山区现代农机装备产业园的重点企业。该公司总部依托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年均投入近1000万元攻克丘陵农机技术瓶颈,其研发的“柴油-电力”双驱动微耕机,不仅适用丘陵地形,还有效解决了俄罗斯冻土区大型设备笨重、效率低的痛点,填补了俄罗斯市场对中小型农机设备缺口,引发俄罗斯采购商关注。今年7月,企业收到来自俄罗斯的超1000万订单,包含10400套微型旋耕机、打草机等8款产品。
据了解,该企业在各项税收优惠政策的帮助下,2025年,企业继续新增了两条智能化生产线,农机及其配件日产能提升220%,订单交付时间缩短近50%,产品只需15天左右便可借助“达州-万州-长三角”铁水联运抵达俄罗斯远东农场。
科技催化农业变革,从“丰收”到“富收”的转化
在“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战略背景下,“科技+农业”为传统农业生产带来了创新变革,成为了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制高点和突破口。
从播种时“达州造”丘陵地形专用旋耕机开垦田地,到育苗时可多光谱无人机对作物长势实时监控,再到收割时搭载北斗导航系统的无人驾驶收割机精准作业,这些充满科技感的场景,已逐渐成为达州农业的常态。
“过去靠天吃饭,现在靠数据吃饭。”四川合丰农机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彭杨指着大屏幕的智慧农业管理平台说:“通过这个系统,我们帮助农户实现了耕、种、管、收全流程管理,每亩种植成本降低15%,产量提升20%以上。”
这一转变的背后,是达州市税务局推出的“科技+税惠”双轮驱动策略。税务部门联合科技局、农业农村局共同搭建“农机农技税收优惠政策直达快享”平台,为农业企业开设了涉农税收服务绿色通道,提供研发加计费扣除、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政策等政策一站式申报服务。
据介绍,2025年1-7月,达州市税务系统落实支持制造业发展主要政策共计2.79亿元;支持科技创新主要政策2.62亿元。智能农机带来的效益不仅是企业增收和税收增幅,更大的效益是惠及广大农户,提升生产质效,确保粮食安全。
下一步,达州市税务局将依托税收大数据,搭建“涉农企业智慧监管平台”,掌握涉农企业发展动态,实现“一户一策”精准推送,推动税收服务从“普惠”向“精惠”升级,让税收红利最大限度转化为农业发展动能,让智能农机成为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具体显现,持续为乡村振兴和农业强国建设注入强大税动力。(文/陈川 图/国家税务总局达州市税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