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中国 > 成渝双城经济圈 > 正文
首页>记录中国

四川红原:“牧光互补”铺就高原绿色振兴路

2025年8月,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红原县雅克光伏电站,现代科技与传统牧业交融出和谐画卷:连片光伏板在草原上整齐铺开,似给大地覆上银灰色“铠甲”;板下绿草如毡,成群牦牛悠然觅食。“上发电、下放牧”的创新模式,在这片海拔3500米的高原,书写着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双赢的故事。

阳光牧场:生态与能源的完美共生

红原县光照充沛、地形开阔,是光伏产业发展的天然沃土。雅克光伏电站总装机容量250兆瓦,是四川省首个构网型储能光伏电站。其配置的磷酸铁锂电池集装箱储能系统,宛如巨型“充电宝”,电网遇极端情况时,能毫秒级接入供电,每小时可放电5万度,且能持续供电2小时,大幅提升区域电网稳定性。

“我们格外重视生态保护,光伏板桩基础采用螺旋状设计,对草场破坏微乎其微。”红原县发展改革局副局长杨杨指着脚下草地介绍,“光伏板的遮阴作用减少了水分蒸发,板下牧草反而长得更茂盛。电站建成后,牧民放牧基本不受影响。”

阳光收益:照亮牧民增收新路径

“牧光互补”模式让当地牧民收获满满。四川阿坝华电清洁能源有限公司以每亩160元的价格,从牧民手中租赁8000亩牧场,且租金每5年递增一次。

公司副总经理李金勇算了笔账:“牧民既能拿到稳定的草场租金,还能继续在光伏板下放牧,双重收益让收入大幅提高。”

当地牧民扎西深有感触:“以前草场收入单一,现在多了租金,放牧也不耽误,日子越过越有奔头。”不仅如此,电站建设和运营期间,还为周边牧民提供了大量务工岗位,进一步拓宽了增收渠道。

阳光未来:绿色发展的红原实践

红原县的“牧光互补”模式,既实现了清洁能源高效利用,又探索出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相得益彰的新路径,正发挥示范效应,为其他高原地区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从草原上熠熠生辉的光伏板,到牧民家中稳步增长的收入,再到愈发秀美的生态环境,红原县以实践证明: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可并行不悖。“牧光互补”这把金钥匙,正开启高原地区绿色振兴新篇章,让清洁能源红利惠及更多群众,在青藏高原东部绘就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画卷。(文/张振  图/红原县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