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践行乡村振兴战略和生态文明思想,积极响应国家关于“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和“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号召,8月,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学院工学院“红帆护青山,科技助振兴”三下乡实践团沿着茶马古道遗迹走进“天然氧吧”青龙山,以及被誉为“中国核桃之乡”的农业产业重镇,开展以科技赋能农业、青春服务乡村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
循着“一带一路”美丽乡村论坛的举办轨迹,开启了实地研学实践课。一方天地滋养一方水土,甘肃省康县以独特的地理优势、优美的自然环境孕育着这里的人民。呼吁广大的青年学子走进康县,走进青龙山,将我们所学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从而成为一名“两山论”的忠实传播者和坚定践行者。
康县青龙山旅游度假区优美的生态环境本身就有巨大的价值。清新的空气、清洁的水源、健康的生态系统本身就是宝贵的财富,能为生态旅游带来长远的、可持续的经济效益。保护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生态优势可以直接转化为经济优势。作为青年我们做了什么?青年应该深耕一线,弯腰拾起景区的垃圾、帮助游客树立爱护环境的意识、为村民宣传绿色生活共建美丽家园、引导青少年进行正确的垃圾分类、帮助景区设置爱护环境宣传标语、制作二维码解读垃圾分类科普小常识……“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成为社会共识,让绿色生活、垃圾分类等逐渐普及。
“中国核桃之乡”的美誉,就是这良好生态环境的呈现。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孕育出了绿色、有机、品质优良的核桃资源,在结合纯天然的三泉水,于是就拥有了一家致力于绿色健康饮品研发与生产的企业——甘肃桃源饮品股份有限公司,它成为推动陇南核桃产业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
全自动无菌生产线的高效运转——从核桃去壳、榨浆至罐装封装,几乎无需人工干预。整洁明亮的车间、银光熠熠的设备,令同学们连连赞叹。在包装运输环节,机械臂精准完成装箱作业,智能化传送带按产品规格自动分拣输送,展现出现代工业技术与传统农副产品加工的深度融合。现场气氛热烈,同学们结合自身专业知识踊跃提问,深切体会到工程技术在实际生产中的广泛应用,上了一堂生动的“校外专业课”。
张景奇先生提出企业当前在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制作品牌宣传视频方面遇到的难题,并询求技术支持。实践团成员积极回应,结合专业拍摄与剪辑能力,主动承接企业宣传短视频制作任务,获得企业方高度认可。希望为大学生提供实习实践平台,助力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对接。实践团不仅见证了小核桃成就大产业的生动案例,更在实地调研与科技服务中深化了对“工科赋能产业振兴”路径的理解。
康县大学生联合会负责人、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师生代表围绕科技创新助力康县发展等话题开展联学联建交流座谈会。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学院工学院学生第四党支部负责人表示,暑期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和服务社会的重要学习过程,也是大学生磨炼品格、增长才干、实现全面发展的重要舞台。学校将以工科专业特色优势,团队成员将以实际行动关注乡村发展、投身乡村振兴。
康县大学生联合会负责人表示,此次交流会,是跨学科的相互学习、相互交流、共同进步,可以更好的推动康县青年建设家乡。希望实践团返程后及时将在康县的所见、所闻、所悟转化为自身今后的实践立足点、职业兴趣点、成长发力点。把思考落在问题上、把行动落在民生处,以真才实学服务康县以及家乡人民,以创新创造贡献康县以及社会。
围绕“科技赋能城市发展”、“青年助力乡村振兴”、“‘三下乡’如何走心走行”等问题展开交流。大家纷纷表示,乡村振兴的关键是人才。大学生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力量,在乡村振兴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要真正为乡村发展贡献力量,不能仅停留在短期实践或口号上,而应结合自身专业、兴趣和社会需求,采取切实可行的行动。
未来,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学院工学院“红帆护青山,科技助振兴”实践团与康县大学生联合会将继续携手,在科技创新、乡村振兴等领域开展更多务实合作,助力康县实现高质量发展,让青春在这片热土上绽放更加绚丽的光彩。(文、图/李雪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