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中国 > 税改看四川 > 正文
首页>记录中国

税翼护航合规路 巴中低空振翅飞

巴中经开区,低空经济产业园建设现场塔吊高耸,标准厂房轮廓初现。这片承载着川陕革命老区产业升级希冀的土地,正因低空经济的注入而焕发勃勃生机。在这新兴产业加速升空的关键时期,当地税务部门立足职能、主动作为,以专业服务和精准引导,为低空经济企业铺设合规发展的跑道,赋能产业在高质量发展的航道上稳健腾飞。

巴中纵横无人机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

走进巴中纵横无人机科技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工程师们正对“纵横昆仑无人值守系统”进行最后调试。作为2025年2月才注册成立的新锐企业,依托母公司成都纵横股份的技术优势,短短三个月已实现销售收入2500余万元,发展势头强劲。在企业初创之际,巴中税务部门的服务已同步抵达。针对低空经济新业态特点,税务服务专班主动上门,量身定制“开业第一课”,从经营主体登记确认、税费种精准认定,到发票领用开具规范、电子税务局操作详解,再到纳税申报要点及初创期常见涉税风险提示,为企业铺设了清晰的“办税导航图”。“税务部门的专业辅导让我们从起步就明确了合规路径,规避了潜在的涉税风险,发展更有底气。”公司财务负责人深有感触地说。

随着企业订单增长和生产步入正轨,税务服务的重心转向政策红利的精准释放与合规经营能力的持续提升。税务人员化身“政策辅导员”和“风险管理员”,深入企业解读适用于无人机研发制造的税费优惠政策,确保增值税即征即退、固定资产加速折旧等红利精准直达、合规享受。同时,依托“信用+风险”监管机制,税务部门动态关注企业经营数据,及时预警采购端发票管理、收入确认时点等潜在风险点,引导企业健全内控机制,规范财务管理,筑牢合规经营根基。在税惠支持和合规引导的双重助力下,企业首季度签约订单金额已突破1500万元,自主研发的无人机机库即将迎来量产。

在深度服务企业的过程中,税务部门敏锐捕捉到一个制约产业链协同发展的关键瓶颈:巴中纵横作为制造型子公司,其核心技术专利和核心研发活动均归属于母公司成都纵横股份。这种“研发在母公司、生产在子公司”的模式,使得子公司独立申请享受“先进制造业企业增值税加计抵减”等政策时面临认定障碍。这不仅影响子公司的税惠获得感,也可能制约集团整体布局效率。面对这一新业态下的共性问题,巴中税务部门没有停留于简单解释政策,而是积极发挥职能优势,深入开展专题调研。他们细致梳理政策依据,深入剖析“研发-制造”分离模式下的税惠享受难点,结合本地产业实际和企业真实诉求,向上级部门提交了专业详实的政策优化建议报告,呼吁对符合条件的高新技术企业集团内子公司给予更适配的政策适用空间。这份基于基层实践、旨在疏通产业链堵点的“税务建言”,为产业健康规范发展贡献了专业智慧。

税务部门对合规发展的引导,已从制造端延伸至低空经济的广阔应用场景。在巴人广场的低空经济科普活动现场,无人机化身“空中快递员”“河道医生”,高效执行着医疗物资转运、智慧巡河等任务。支撑这些应用的背后,是税务部门联合行业主管部门,对无人机飞行培训收入核算、巡检服务灵活用工等新业态涉税管理的规范引导。税务人员为场景应用企业量身建立“成长档案”,分类实施税务健康体检,确保新业态在阳光下成长。巴中纵横飞行服务有限公司培训的首批19名来自应急、消防等关键部门的无人机操控员,以100%的通过率获得民航局执照,这不仅是技术的胜利,也是巴中在低空应用领域合规化、专业化管理的重要成果。

随着总投资4亿元的低空经济产业园一期建设加速推进,南江、通江等通用机场布局稳步落地,巴中低空经济的蓝图愈加清晰。税务部门表示,将持续聚焦产业全链条发展需求,坚守“引导合规、防范风险、精准服务、赋能发展”的定位。下一步将发布《低空经济涉税风险防控指引》,深化产业链专题培训;建立“产学研税”联动机制,为完善适应低空经济特点的税收政策提供实证支撑;对重点企业实行“税务管家”全周期陪伴式服务,确保税费优惠红利合规高效转化为企业创新发展的动能。

在巴中这片红色的热土上,低空经济的引擎已轰鸣启动。税务部门正以专业、精准、务实的服务,持续为产业合规发展“添翼”,护航巴中低空经济在蔚蓝天际振翅高飞,书写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的崭新篇章。(文、图/巴中市税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