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中国 > 成渝双城经济圈 > 正文
首页>记录中国

​四川理县古尔沟镇赤松茸喜获丰收,再创收益新高

9月初,走进四川省阿坝州理县古尔沟镇新桥村,村民们个个脸上都洋溢着丰收的喜悦。今年新桥村赤松茸种植基地迎来了大丰收,产量产值再创新高,总产量高达45.8万斤,总产值达276.05万元,为当地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也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动力。


林下经济:欣欣向“茸”的小金库

古尔沟镇新桥村平均海拔约2241.3米,此前村民收入主要依赖蔬菜种植和旅游接待,村集体经济较为薄弱。2022年,村“两委”通过多方实地考察,了解到赤松茸市场需求大、价格好,且当地气候适宜种植,便萌生了发展赤松茸种植产业的想法。


2023年底,新桥村正式启动“新桥村集体经济赤松茸种植项目”,通过向上争取建设资金130万元,村集体自筹50万元,总投资180万元建设了40亩种植大棚。为确保赤松茸的销售与管理,村“两委”牵头成立了合作社,组建了集体经济监督管理机构,并与销售公司签订了购销协议,由公司按市场价到村统一收购,解决了销售难题。2024年3月至7月完成第一季赤松茸采收售卖,共收益141万余元,村集体自留26%作为扩大再生产资金,74%用于种植户分红。

2025年,全村在已有的基础上继续加大投资力度,将赤松茸的种植面积扩大至106亩,亩产达4400斤,净收益达180余万元。其中新桥村村集体提留21.5万元,用于赤松茸加工提档升级;剩余收益按照种植户规模进行分配,实现了收入上的显著提升。


生态环保:循环栽种的“大碳库”

在新桥村的种植棚,村支部书记、种植户王定东介绍说:“当时我去外面考察学习的时候,就特别看中了种植赤松茸的便利性。咱们村之前有很多废弃的秸秆,而栽种赤松茸可以最大化地利用这些原料,既节约了土地空间,又实现了废物的循环利用,进而形成了一棚双收的生态农业循环。”


赤松茸的种植方式与众不同,它是在林间仿野生种植的,完全依赖自然滋养生长。经过合理种植,赤松茸的风味和口感都超越了市面上常见的蘑菇种类。同时,野外林间充足的氧气和纯生态的土壤环境使得赤松茸不易受到杂菌污染,是一种纯天然、原生态的自然生长食材。

在古尔沟镇特产店,赤松茸种植户付长春透露,赤松茸种植还能延伸至土地“碳库”建设。菌种以杂木、玉米秸秆等纯天然养料为基料,在泥土中汲取营养,破土而出,茁壮成长。他的地每亩产量稳定在4000斤左右,产品主要销往成都、重庆等地,同时也有不少游客选择亲自前来地里进行生态采摘。


科技赋能:产业深化的“致富伞”


在新建成的赤松茸加工车间,技术人员正努力通过精准控制湿度、温度、光照时间,加工制作便于长期储存的“赤松茸干”。据了解,烘干赤松茸既能够延长销售期,又能保持营养价值,还能提高经济价值。此外,对于有特殊需求的客户,赤松茸干还可以进一步深加工成保健食品。与茶树菇类似,它们易于保存,无论是炖汤还是炒菜,都能展现出独特的美味。

科技赋能更致力于探索赤松茸新的产业发展模式。村“两委”加大与科技公司进行深度合作,通过拓展市场和电商渠道,赤松茸产品不仅能够进入高端市场,还能借助村民“自电商”模式由村民直接直播带货,实现了利润最大化。同时,村“两委”还通过充分利用现有的食用菌深加工车间,积极整合全村周边生态资源,加紧推出“采摘体验 +避暑乐游”的休闲农业项目,丰富游客生态旅游体验,并进一步推动“种植、加工、文旅”的深度融合。

目前,全村已有31户种植户受益,分红总额达109.34万元,户均分红达3.52万元,成功打造了一大富民支柱产业。未来,全村计划积极申报赤松茸二期、三期深加工包装项目,预计投入超过300万元,全方位扶持林下经济的发展。(文、图/理县县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