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中国 > 见证新甘肃 > 正文
首页>记录中国

甘肃清水公安:数据见证法治温度——执法办案管理中心的“阳光锐变”

法治的温度,藏在每一起案件的高效办理里,体现在每一次执法的规范透明中。作为法治公安建设的“前沿阵地”,甘肃省清水县公安局执法办案管理中心以机制创新破解执法难题,用数据说话、以实效立身,交出了一份“案件平均办理时长缩短20%、执法安全零事故、群众满意度大幅跃升”的亮眼答卷。这背后的“阳光锐变”,正是一站式办案、一体化作战、全流程监督“三大机制”的深度融合与高效运转。


“标准闭环”释放执法效能

“以前办个案子,光入区登记、体检这些流程就可能耗大半天,现在按指引走,环节清、责任明,效率高多了。”清水县公安局刑侦大队办案民警李奎直观感受到执法办案管理中心带来的便捷高效。

规范是执法的基石。清水县公安局聚焦执法实战中流程不统一、标准不明确的痛点堵点,将制度建设作为提升执法规范化的“先手棋”,先后制定《执法办案管理中心精细化管理使用服务指引》《突发应急预案》等文件,将执法环节拆解为入区登记、人身检查、信息采集、讯(询)问、出区交接等步骤,每个步骤明确操作标准、责任主体、时限要求,形成“按制度履职、按标准执法”的闭环管理体系。比如,对嫌疑人入区后的看管,明确“每10分钟巡查一次、异常情况10秒内响应”的刚性要求;对讯(询)问同步录音录像,规定“全程无间断、画面无死角”的技术标准,从源头上杜绝执法随意性。

数据见证成效,今年以来,刑事案件、重点治安案件入区办理率分别达100%和90%,单起案件平均办理时长缩短至3天,信息录入、文书流转等非核心事务耗时减少47%,为基层民警案均节省约5小时,让警力真正向案件攻坚、证据固定等核心环节聚焦。


“合成攻坚”强化实战能力

“32小时抓获6名电诈嫌疑人,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多亏了各警种攥成了‘拳头’。”刑侦大队民警王文杰回想起今年6月的一起案件仍感慨不已。该案中,刑侦部门快速固定涉案资金流、信息流,网安部门精准锁定嫌疑人,情指部门同步排查线下窝点,法制部门提前介入指导取证方向,各警种在中心“一站式”联动,从接警到收网仅用32小时,创下同类案件侦办速度新纪录。

该案的成功侦破正是中心“情指+网安+法制+专业警种”联动机制的生动实践。为打破警种壁垒,清水县公安局推动法制部门实体入驻中心,设立执法办案支撑岗,通过随警作战、同步上案,实现“办案现场即法制指导现场”的转变。对重大疑难案件,启动警种联席会议机制,由情指部门统筹调度资源、网安部门提供技术支撑、法制部门全程法律把关,形成侦查取证、法律指导、攻坚突破的无缝衔接。

数据见证成效,今年以来,通过联动机制破获系列盗抢案、电信诈骗案等17起,较去年同期提升35%;法制部门随案指导案件86起,帮助基层民警明确取证方向43次,案件定性准确率提升至98%,“攥指成拳”的打击合力持续彰显。


“智慧监管”守住公平底线

“候问室嫌疑人出现异常举动,系统已预警,值班民警请立即处置!”中心指挥大屏上,智能监控系统实时闪烁着预警信号。为守住执法公平正义底线,中心构建“智能监控+多部门联动监督”体系。部署29路高清监控覆盖所有办案区域,实现嫌疑人异常行为(如自伤、情绪激动)智能识别,预警响应时间控制在10秒内;中心值班人员每日开展“线上视频巡查+实地检查”,累计发现执法不规范问题32处(如讯(询)问笔录瑕疵、看管记录不全),全部当场整改。

在此基础上,监督链条向“事前和事中”延伸。法制大队对入区案件实行当日接收、3日内审核,提出补正证据、调整法律适用等意见160余条,采纳率98%;督察审计部门通过数字督察系统开展专项巡查30余次;侦查监督与协作办公室提前介入重大案件12起,引导侦查取证36次,推动案件退查率同比下降37%。

从制度规范到协同增效,从智能监督到全程防控,清水县公安局执法办案管理中心用“三日办结”的效率、“零事故”的安全、“高满意度”的口碑,诠释着“阳光下执法”的温度。(文、图/裴利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