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中国 > 成渝双城经济圈 > 正文
首页>记录中国

成都双流黄甲街道:以“优服务、精统计、严安全”实招 助力“空港智造区”高质量建设

近日,成都市双流区黄甲街道深入学习贯彻四川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会、成都市委十四届七次全会及双流区委十四届十次全会精神,以“高质量建设‘空港智造区’、高品质营造‘空港智造后勤部’”为核心目标,坚持以服务经济发展为中心,统筹推进经济统计、企业服务、安全生产等重点工作,以务实举措为双流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创新服务机制,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黄甲街道始终将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关键一招”,通过系列创新举措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深入开展“立园满园”“进解优促”专项工作,聚焦园区内外重点企业需求,建立“一对一”包联机制,常态化走访收集企业在生产经营、员工工作生活等方面的困难诉求,全力协调解决企业困难。在招商引资与企业落地环节,街道主动协同区级部门,全程跟踪重点行业项目进展,强化土地、能源、人才等要素保障,为企业快速落地投产扫清障碍。

针对企业外迁风险,街道创新建立企业外迁预警机制,强化走访沟通与重点服务,最大限度留住优质企业。同时,加大惠企政策宣传力度,通过政策解读会、线上推送等形式,让企业精准掌握扶持政策,鼓励企业扩大投资、升级产能,有效提振企业发展信心。此外,街道持续打造“企业咖啡时”“我在黄甲有只羊”等特色惠企品牌活动,并联动社区开展“埂盼时光”钓鱼节、“青益行、企聚力”等社治服务项目,搭建起政企互动、企业互助的交流平台,推动企业间资源共享、产业链协同,助力企业抱团发展、合作共赢。为拓宽企业市场空间,街道还积极协调经开区管委会,推动辖区企业与上下游产业链企业精准对接,帮助企业开拓新市场、抢占新赛道。


精准统计赋能,夯实经济发展根基

经济统计是反映发展成效、指导决策部署的“晴雨表”。黄甲街道高度重视经济统计工作,对辖区149家规上、限上企业开展全方位业务指导,聚焦规上工业产值、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核心经济指标,严格落实统计规范,确保数据真实准确、应统尽统、颗粒归仓,为全年经济发展任务圆满完成奠定坚实数据基础。

在企业主体培育方面,街道精准发力,建立“小升规”重点企业培育库,筛选14家成长型企业实施“一对一”专项指导,从生产运营、财务规范、政策申报等方面提供全流程帮扶,力争全年推动8家以上企业成功上规入库,壮大区域市场主体规模。同时,大力推进高新技术企业申报与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工作,通过举办专题宣讲会、安排专人对接等方式,详细解读高企认定标准与奖补政策,激发企业创新活力,目标全年完成12家高新技术企业申报、23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创新动能。在财源建设领域,街道联动区财税主管部门,建立重点税源企业跟踪机制,重点在电子科大科技园、东盟中心等产业载体挖掘新增税源,加强税源异动监测与分析,提升财源建设的精准性与科学性,为区域财政稳定提供有力支撑。


严守安全底线,筑牢发展安全屏障

安全是发展的前提。黄甲街道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统筹社区与应急管理、消防、环保、市场监管等部门力量,构建“多方联动、齐抓共管”的安全生产治理格局。针对辖区重点领域,街道对10家园区外工业企业、17家在册再生资源点位、83家仓储物流企业、8家大型商超及2个农贸市场开展常态化安全检查,督促经营主体严格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及时排查整改安全隐患,确保各行业领域安全稳定运行。

在燃气安全保障方面,街道持续推进燃气安全专项整治,通过用气安全宣传,强化群众用气安全意识;对上半年燃气安全检查发现的问题开展“回头看”,确保问题整改到位,坚决防范燃气泄漏事故发生。同时,积极推进青云寺社区等农村区域燃气安装入户工作,切实解决农村群众“用气难”问题,把民生实事办到群众心坎上。针对“小三线”安全隐患,街道加强日常巡查与整治力度,重点推进双华一街、黄甲大道“小三线”序化改造,通过线路梳理、规范架设等措施,实现线路安全、美观、整洁,为辖区群众营造安全、舒适的生活环境。

下一步,成都市双流区黄甲街道将继续以全会精神为指引,紧扣高质量发展主题,持续优化服务举措、强化统计支撑、守牢安全底线,以更大担当、更实作风为双流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郝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