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分钟响应!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通过“三力协同”重构基层应急体系,救援效率提升300%,成为基层应急能力提升的“永定样本”。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完善公共安全体系,提升急难险重事件处置能力。面对传统“分兵把守”模式难以满足“全灾种、大应急”需求的困境,永定区以“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为遵循,创新探索乡镇(街道)与区级综合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改革,构建起“一专多能、一队多用”的应急救援力量体系。
今年,永定区投入788.9万元购置28辆应急救援车,并于7月16日全部配发到各乡镇,这些救援车单辆载水量达3吨,配备高压水炮和细水雾喷头,既能快速扑灭民房、山林初期火灾,也可以通过车载发电机为救援设备供电,这批装备的正式列装,标志着永定区“三力协同”应急改革迈入全新阶段——通过队伍重组、机制革新、科技赋能三大抓手,实现救援效率提升300%,为闽西山区群众筑起更坚实的生命安全防线。
“目前,永定区已组建40支应急救援队伍,拥有400多位专业应急救援人员。这些队伍与28辆新列装的应急救援车形成“人防+技防”的立体化救援网络,确保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最大限度发挥应急救援队伍和车辆的作用,迅速、有效地进行处置。”永定区应急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曾志钦表示。
永定区通过整合原有区属森林消防队、城区综合应急救援队及龙湖救援队资源,组建8支区属森林消防(综合应急救援)队伍——7支驻乡镇片区、1支常态化住勤,确保10年以上应急救援经验队员占比75%,并吸纳40周岁以下退伍军人、退役消防员6名,形成与24支乡镇(街道)队伍协同配合的全灾种防控网络,平均响应时间大幅缩短至10分钟,真正实现“召之即来、来之能战”。
“过去各乡镇‘单兵作战’,遇到洪涝、火灾叠加时常顾此失彼。现在通过整合森林消防、城区救援、龙湖救援三支队伍,真正实现了从‘分散管理’到‘统一调度’的转变。”曾志钦说。
为激活队伍“动力源”,永定区实施军事化管理、队长负责制及月度考核机制,建立全程退出制度,每年从体能技能、作风纪律、任务完成等多维度考核。区财政专项列支建设经费,落实薪资体系、备勤补助、救援补贴及五险一金,解除队员后顾之忧。同时优化“人防+技防+物防”体系,配备中小型消防水罐车28部、无人机4台,发放割灌机、便携式灭火水泵、通信指挥设备等配套装备592件,为救援提供坚实物质保障。
在实战运用中,永定区坚持“一专多能、一队多用”要求,定期开展森林防灭火、防汛防台风、抗震救灾等专项演练,联合消防救援大队培训救援装备使用技能。2021年以来,队伍共开展救援行动67次,协助防御47场强降雨和7场台风,转移群众1.3万余人次,查处野外违章用火24起、劝阻2734起,建设森林火险因子监测站5个,开展防灾减灾宣传60场次,覆盖超6万人次。2024年大溪乡河岛被困人员救援中,协调直升机开展低空应急救援,40分钟内成功营救两名贵州籍务工人员,彰显低空救援在复杂环境中的独特优势。
永定实践已获国家层面高度认可——2024、2025年连续两年成功避险避灾案例获应急管理部通报表扬。(熊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