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9日至10日,第二十五届“村长”论坛在辽宁省朝阳市建平县万寿街道小平房村成功举办。来自全国“三农”领域的专家学者,全国各地的中国特色村、中国幸福村、少数民族村庄代表和返乡创业青年、大学生村干部及村企代表500余人齐聚一堂,围绕“共谋乡村振兴、同筑共富之路”主题展开广泛交流和深入探讨,共同激发乡村振兴新动能,助力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
主论坛开幕式由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原主任、《中国村庄》杂志主编宋洪远主持,建平县委副书记、县长陈景泉致欢迎辞。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顾秀莲通过视频致贺辞。国务院参事、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原党组成员、副主任杜鹰,原农业部党组成员、总经济师毕美家,原国家旅游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张希钦出席并讲话。中国村社发展促进会会长、江西省南昌市进顺村原党委书记罗玉英代表中国村社发展促进会致辞。朝阳市委副书记、市长老颜武介绍了朝阳市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的相关经验。
在主论坛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原部长叶兴庆,中国村社发展促进会名誉会长、江苏省江阴市华西村党委书记吴协恩分别围绕论坛主题作报告。小平房村党委书记钱学余分享了该村的发展经验。
多年来,小平房村始终坚持“发展新型集体经济,走共同富裕的道路”不动摇,在做大做强工业基础上,不断拓展农业和旅游业,推动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形成矿产品精深加工、南果梨种植产业、农副产品深加工和文化生态旅游观光四大主导产业。该村积极学习借鉴“千万工程”经验,统筹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构建了涵盖教育、养老、医疗等多元化保障体系,实现了幼有所育、学有所教、病有所医、老有所养、弱有所扶。先后荣获“全国文明村”“全国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村”等荣誉称号。成为朝阳市弘扬中华文明、传承红色基因、践行“千万工程”的生动实践样本。
同期,“新形势下乡村振兴的新路径”与“农村电商与品牌推介”分论坛在小平房村分别举行。
在新形势下乡村振兴的新路径分论坛上,各地名村代表作了精彩演讲。分享了村庄发展的新理念、新路径以及在党建引领、产业发展、乡村建设等方面的好经验、好做法。论坛还设置了“对话名村官”环节。对话互动中,“名村官”分别讲述了各村的基本情况、产业振兴的实践探索和创新做法,一起探讨村庄产业发展的新思路、新模式。论坛现场气氛热烈,大家讲做法、谈经验,共同探讨新形势下乡村发展新路径。
在“农村电商与品牌推介”分论坛上,以“书记代言”为核心支点,聚焦农村电商实战经验与直播创新模式,通过“数字赋能•电商破局”农村电商经验分享和“品牌强农•书记出镜”现场直播品牌推介两大环节,探索农产品的品牌化与乡村产业升级的新路径,为乡村振兴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样板。
农村电商经验分享环节中,小平房村介绍了电商平台运营、短视频引流、直播带货等方面的实操经验;浙江省新昌县金山村党总支书记分享了“人•货•场”乡村运营三要素与直播运营实操要点;云南省大理市周城村党支部书记聚焦白族文化赋能农产品品牌,讲述了如何通过扎染、刺绣等非遗元素提升产品的文化附加值;陕西省富县电子商务协会党支部书记介绍了大学生村干部创业联盟和电商公司运营模式,讲解了品牌化经营与多渠道推广的重要性。
本次分论坛不仅为各地村干部提供了电商运营与品牌建设的交流平台,更通过“书记代言”这一创新形式,推动了农产品从“流量”到“留量”的转化,增强区域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与品牌影响力,充分体现了数字经济与乡村振兴的深度融合,为全国农村电商发展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样本,助力绘就共同富裕的乡村新图景。
参加论坛的人员纷纷表示,通过参加论坛让我们收获满满,感受了各地村庄的发展,开阔了眼界和思路,增长了见识,增强了自身发展信心。回去后,要学以致用,进一步激发自身村庄潜能,推动乡村振兴。
据悉,“村长”论坛由中国村社发展促进会主办,是我国农村基层干部相互交流、学习互鉴的全国性平台,被誉为“中国‘村长’的奥林匹克”。二十多年来,论坛始终紧扣“三农”问题,围绕国家“三农”工作重心设定主题,为推动农业农村全面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文、图/陈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