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山环抱的四川省松潘县,清晨的阳光洒在松潘中学飘扬的红旗上。高三学生小军(化名,下同)和同学们步入校园,开始了新一天的学习。对于这位18岁的少年而言,能安心坐在教室里读书,曾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
小军家住阿坝州松潘县小河镇,父亲早逝,母亲患有三级精神残疾,丧失劳动能力,家庭依靠低保金、临时救助等政策补贴维持生计。作为教育救助重点监测对象,小军和姐姐小利(化名,下同)在“阿坝州农牧民家庭和困难职工优秀学生激励基金”等多项政策帮扶下,实现了“学段全覆盖、标准全落实”的教育保障,彻底摆脱了因贫辍学的阴影。“以前最怕开学,学费和生活费像两座大山压在心里。”小军回忆道,“但现在不一样了,从初中到高中,教育局的工作人员总会准时将助学金送到家里。”2025年,他获得了4000元的农牧民激励基金,加上每年2300元的国家助学金,基本覆盖了全部的学杂费和住宿费。
在小军家的老木屋里,墙上贴满了姐弟俩的奖状。“妈妈常说,‘要不是党和政府的帮助,你们姐弟俩早就辍学了’。”小军说。姐姐小利去年从广安职业技术学院毕业,今年准备自考本科,根据政策还能申请1万元的本科阶段资助。
据松潘县教育局相关领导介绍:“‘阿坝州农牧民家庭和困难职工优秀学生激励基金’政策自实施以来,已累计资助学生261人次,发放资金81万元。该政策针对学前至研究生阶段的困难学生,按学段给予每年1000元至12000元的阶梯式资助,实现了教育帮扶‘无缝衔接’。”
对于未来,小军有着清晰的规划:“我梦想进入大学学习水利水电工程专业,然后回到家乡。我的家乡每年7、8月常受暴雨洪水困扰,我希望能用所学的知识为家乡筑起防线,让乡亲们不再受洪水侵袭。”
“是党的好政策让我们看到了希望,这份恩情,我们会用一辈子去铭记,用行动去回报。”小军动情地说。在阿坝州,越来越多像小军一样的农牧民家庭学子,正借助教育惠民政策的东风,用知识改变命运,以奋斗建设家乡,回报社会。(王毅 王小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