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中国 > 视讯 > 正文
首页>记录中国

福建永定:“小切口”绣出“大民生”

连日来,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凤城街道下坑社区老旧小区改造现场一派繁忙,工人师傅们顶着烈日忙着加快老旧小区管网改造,该项目总投资119万元,涵盖雨污分流管网改造、更换化粪池、路面白改黑、排水沟改造等民生项目,通过“网格化+数字化”管理模式,实现问题处理不过夜、矛盾化解在源头。

“以前,下雨天容易积水,雨水倒灌现象时有发生,现在改造后不仅实现了雨污分流,而且路面也扩大了很多,现在小车进出都很方便了。”永定区凤城街道下坑社区党总支书记王国华说,这一改造正是永定区“应改尽改、能造则造”原则的生动体现。

近年来,永定区住建局以“绣花功夫”推进城市更新行动,通过老旧小区改造、休闲步道建设、燃气安全工程等“小切口”项目,实现民生福祉“大提升”。改造聚焦群众急难愁盼,累计投入1.7488亿元,让136个老旧小区、153条背街小巷焕发新生,惠及5317户居民,成为福建“小切口服务大民生”的典型实践。走进永定区凤城街道书楼巷道,原本狭窄、杂乱矮墙变身趣味横生的文化墙,近百米的巷道墙面上手绘着书楼巷的历史平面图、历史沿革、名人故居故事、文明标语等极具地方特色的历史文化,充满了老城情怀和记忆,巷道面貌焕然一新,环境整洁有序,吸引了不少路过的市民驻足参观,寻味乡愁。、

“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让过去这里的很多历史都逐渐被大家淡忘,特别是年轻一代,都不太懂过去的历史,通过做这种巷道文化,不仅可以美化整个巷子,还可以让大家在路过的时候,了解这里的文化,推动文明创城。”谈及做巷道文化的初衷,永定区凤城街道西北社区党总支书记、社区主任王庆麟深有体会。

“改造不是‘一改了之’,更要‘管得好、长受益’。我们正在探索‘社区党委+物业+居民自治’三级管理体系,在已完成改造的136个小区中,引入专业物业公司和居民自治小组,让设施维护24小时响应、居民诉求当日处理、社区事务共同决策,实现‘长治久美’。”永定区住建局局长林茂月说。

“现在小区有专人打扫卫生、维护设施,路灯坏了都能24小时报修,这才是真正的‘幸福升级’。”社区居民张先生表示。从“面子”到“里子”,从“硬件”到“软件”,永定区以“小切口”撬动“大民生”。 2025年,永定区再启动10个老旧小区改造,重点推进智慧社区建设,试点安装智能安防系统、社区APP服务平台,让老城焕新不仅“有颜值”,更“有智慧”。

“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功能,凝聚调动各方资源和力量,不断提升社区治理精细化水平,为居民打造更加和谐、美好的幸福家园。”永定区凤城街道南郊社区“居民夜谈会”上,永定区主要领导提出要求。

如今,走在永定的老街巷里,曾经斑驳的墙面换上新装,坑洼的路面变得平整,闲置的空地变成健身广场,连空气里都飘着桂花香。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改变,正是“人民城市为人民”的生动注脚——用“小切口”的精准施策,绣出“大民生”的温暖图景,让老城居民的幸福基因在焕新中持续激活。(熊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