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届群星奖终评活动9月23日将在四川、重庆两地启幕。作为全国群众文艺最高荣誉的集中角逐舞台,此次活动不仅以“艺术的盛会、人民的节日”为核心,创新实现川渝两地同步举办,更串联起6大门类终评、群众文艺展、基层惠民演出及川渝特色文化活动,在彰显新时代文化自信的同时,以“文艺为人民”的实践,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注入文化动能。
群星奖作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标杆,此次终评突破性地选择四川、重庆两地联合举办,成为川渝文化深度融合的“新信号”。其中,四川成都将承担群众合唱、音乐、戏剧三大类别的终评工作,迎接来自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部及中华全国总工会推荐的88支优秀队伍——这些队伍均源自基层,承载着亿万群众的文艺梦想,是新时代群众文艺繁荣的“鲜活样本”。
根据赛程安排,终评将分阶段在成都城市音乐厅展开:9月23日,34支群众合唱队伍将分两场在音乐厅角逐;10月12日,27支音乐类队伍将在歌剧厅献艺;10月14日,27支戏剧队伍将分三场在歌剧厅展开精彩比拼,每场演出都将呈现全国群众文艺创作的最高水平。
终评期间,一场总面积达4027㎡的“群众文艺活动展”将同步开展,以“艺术的盛会人民的节日”为主题,集中展示来自文旅部公共服务司、全国公共文化发展中心、国家图书馆及全国31个省(区、市)、四川省各市(州)推荐的92个群众文艺活动。展览不仅是全国群众文艺成果的“全景展示窗”,更搭建起经验交流平台,生动诠释群众文化在满足民生需求、提升社会文明程度中的重要作用。
更值得关注的是,群星奖始终坚守“从人民中来,到人民中去”的初心。终评结束后,优秀参评作品将走出专业场馆,深入社区、公园、学校、乡村开展惠民演出:9月24日,3组合唱队伍将分别走进成都成华区二仙桥、锦江区塔子山公园及德阳经开区祁连山路小学;10月13日,2组音乐队伍将赴绵阳涪城、雅安名山;10月15日,4组戏剧队伍将前往乐山夹江、眉山东坡永丰村、遂宁安居、资阳雁江等地。这些“零距离”演出,真正打通了公共文化服务的“最后一公里”,让艺术种子播撒在基层土壤。
此次群星奖终评,还将同步推出一系列植根巴蜀文化沃土的特色活动,以文化为纽带深化川渝协同。作为川渝文旅公共服务品牌的“成渝地・巴蜀情”川渝乐翻天戏曲交流展演,将在四川群星大剧院举办,汇聚川渝曲艺精粹,展现两地共同的文化血脉;连续多年举办的巴蜀合唱季,将以和声为桥梁,强化川渝文化认同;“巴蜀新视界”川渝视觉艺术系列展览,则以艺术视角记录乡村振兴图景,推动两地创作融合。
此外,11月四川群星大剧院还将迎来“大地情深”优秀群众文艺作品巡演,集中展示群星奖遴选出的精品力作;2025四川省“天府百姓大舞台”片区汇演将在德阳中江、绵阳平武等 10个县(区)开展,挖掘乡土文化根脉,激发乡村文化内生动力。
从全国最高奖项的巅峰对决,到基层百姓家门口的文化盛宴;从川渝两地的文化交融,到乡村振兴的艺术表达,这场贯穿秋冬的群众文艺活动,不仅为川渝市民与游客奉上精彩演出,更将为四川文化强省建设注入新动能,为新时代中国群众文化事业发展提供“巴蜀经验”。(文/郝斌;图/主办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