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7日,以“保障金融权益助力美好生活”为主题的2025年金融教育宣传周活动在成都东方希望中心正式启幕。这场由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四川监管局指导,成都高新区财政国资局、成都市公安局高新区分局主办,广发银行成都分行深度参与承办的活动,不仅是一次集中的金融宣教展示,更成为外界观察国有金融机构“金融为民”实践的重要窗口。笔者通过现场调研发现,分行在活动中呈现的消保创新、规范服务与普惠实践,并非短期“亮点包装”,而是源于日常服务体系的长期积淀——从流动的消保宣传车到标准化的网点服务,从趣味化的知识普及到全客群的精准覆盖,其服务实力正通过“活动显成效、日常筑根基”的逻辑,逐步转化为金融消费者的获得感。
现场调研:消保创新如何“破圈”?流动宣传+趣味互动重构场景
走进活动现场,广发银行成都分行“蓉消保广发行”特色品牌展示区前始终人头攒动。展区核心的“车轮上的消保宣传站”项目数据格外引人关注:今年6月18日,在成都市委金融办、高新区财政国资局等单位见证下,分行联合四川商投集团推出的这一创新项目,已通过4500余台贴有消保标识的宣传车,累计触达市民近1.5万人次。“每天开出租车时,车身上‘防范非法集资’的提示会被乘客问起,我顺势就能聊两句金融知识。”现场一位出租车司机的分享,道出了该项目“嵌入出行场景”的实效——金融安全不再是抽象口号,而是随车流穿梭街巷的“流动提醒”。
若说“车轮宣传”是“走出去”的尝试,“川小宝金融知识园游会”则是“请进来”的突破。在互动区,有不少家长带着孩子参与投掷球游戏:投掷对应“个人信息保护”“非法代理维权”等主题的球罐,即可获得金融知识小手册。“之前听讲座总记不住,陪孩子玩了两局,‘陌生链接不点、高息诱惑不信’倒记住了。”市民李女士的感受,印证了分行“趣味化传播”的初衷。除游戏外,分行设置的咨询台更聚焦“精准答疑”——针对老年群体关心的“存折取款流程”、小微企业主关注的“账户安全防护”,工作人员均提供一对一讲解,将“金融知识走进生活”的活动理念落到具体需求上。
活动当天,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四川监管局相关负责人在视察时表示:“广发银行成都分行的服务模式,难能可贵在‘现场亮点不脱节日常实践’——消保宣传不是活动期间的‘一阵风’,而是融入日常服务的‘持久战’。”
深度探访:规范服务的“日常密码”专项检查覆盖全业务场景
为何活动现场的创新能落地见效?在走访分行多家网点后发现,答案藏在日常的“专项检查体系”中。在广发银行成都分行运营管理部,负责人向小编展示了一份《全业务场景专项检查清单》:从外卡受理到现金服务,从自助机具到跨境业务,每一项均明确“检查频次、标准、整改时限”。
外卡服务领域的“零死角”管理尤为典型。在分行高新区网点看到,入口处“外卡受理”标识清晰醒目,据工作人员介绍:“目前辖内所有网点外卡标识张贴规范率100%,每季度还会对合作的收单商户开展全覆盖巡检——小到POS机信号,大到刷卡流程,都会逐一核查。”这一举措直接解决了境外客户的用卡痛点,“之前在其他银行刷卡总提示‘无法识别’,这里每次都很顺畅。”在蓉工作的外籍人士Mark表示。
自助机具服务的优化则体现“细节关怀”。在分行营业部的CRS机具前,注意到屏幕已升级中英文安全提示,且支持10元、100元面额取款。“针对市民‘取零钱难’的反馈,我们特意在6台机具上增加了小面额选项,还建立‘一日三巡’制度——早中晚各检查一次设备运行,避免市民白跑一趟。”网点大堂经理说。
现金服务与跨境业务的规范,更凸显“灵活与标准的平衡”。在现金服务方面,分行将营业部设为“小面额人民币主办网点”,定制含1元至20元的“零钱包”,并为出租车司机、车站商户提供上门兑换服务;同时通过“宣传引导+现场督导”,常态化整治拒收人民币行为。在跨境服务中,在具备外币兑换资质的春熙路网点看到,“涉外服务专窗”配备外语专员,柜台内储备欧元、美元、澳元、港币四种常用外币,“之前换港币要跑两三家银行,这里当天就能拿到,还会主动告知汇率变动。”准备赴港旅游的市民张先生说。
“专项检查不是‘挑错’,而是‘防错’——通过提前排查风险,让客户在日常办理业务时‘少跑腿、不烦心’。”分行运营管理部负责人的话,道出了规范服务的核心逻辑。
温情观察:普惠服务如何“有温度”?全客群覆盖破解“办事难”
规范是基础,温度是灵魂。在调研中,感受到分行将“普惠”从“口号”转化为“具体服务”的努力——针对不同客群的差异化需求,构建起“无差别+个性化”的服务体系。
适老化服务的细节最打动人心。在分行青羊区网点,“爱心服务窗口”前设有休息椅,柜台上摆放着老花镜、血压仪,墙角还配备助力架。“我眼神不好,每次来都有‘爱心专员’帮我填单子,存折取款也不用学手机操作,很省心。”72岁的王大爷说。除线下网点外,分行手机银行的“老年专属界面”也颇受好评:字体放大、功能简化,还增设语音播报、指纹认证,“不用戴老花镜,听着就能操作转账。”据介绍,目前分行所有网点均达到“四川银行机构老年人支付服务标准型网点”要求,其中2家更通过当地人民银行“适老化示范网点”审核。
无障碍服务则聚焦行动不便群体。在分行武侯区网点看到,入口处设有无障碍坡道,内部规划“轮椅等候区”,并配备助盲识币卡、信息交流板。“之前陪瘫痪的父亲办业务,担心不方便,没想到工作人员推着轮椅全程协助,20分钟就办完了。”市民陈女士的经历,体现了“进门有引导、办事无阻碍”的承诺。
值得关注的是,这种“温度服务”并非仅针对特殊群体——针对小微企业主,分行优化开户流程,缩短审批时间;针对涉外客户,外语专员提供“一站式”跨境咨询。不同客群的需求被一一回应,共同织就“覆盖全客群、适配多场景”的普惠服务网。
以“活动为窗”,书写金融为民新答卷
从金融教育宣传周的现场实践,到日常服务的规范筑基,再到全客群覆盖的普惠延伸,广发银行成都分行的探索,本质是对“金融为民”初心的坚守。站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战略节点,分行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我们将继续深化‘蓉消保广发行’品牌影响力,以‘活动为窗’展示服务成效,以‘规范为基’夯实服务根基,以‘温度为魂’延伸服务触角——在服务实体经济、守护消费者权益、推进普惠金融的道路上,持续贡献‘广发力量’。”
这场为期一周的金融教育宣传周虽将落幕,但广发银行成都分行的“金融为民”实践,仍在日常服务的每一个细节中,持续书写新的答卷。(文、图/广发银行成都分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