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中国 > 见证新甘肃 > 正文
首页>记录中国

渭源上湾:以“路路”之为, 拓生活、产业、文旅发展新通途

在甘肃省渭源县上湾镇的乡村振兴版图上,“路”不仅是连接城乡的交通脉络,更是撬动民生改善、产业升级、文旅融合的关键支点。近年来,上湾镇以“四好农村路”建设为抓手,以“路”为笔、以“干”为墨,书写“路路”有为的时代答卷,铺就农业增效、农村蝶变、农民幸福的新通途。

以畅行筑基织密生活网络,铺就宜居宜业的“畅行路”

“以前村里路窄坑多,雨天泥泞难行,收庄稼、买农资都得靠人背肩扛;现在水泥路通到家门口,救护车、快递车直接能到家门口,日子方便多了!”侯家寺村村民的感慨,道出了上湾镇交通建设带来的民生之变。

上湾镇聚焦群众“出行难”痛点,以“四好农村路”建设为抓手,持续推进村组道路硬化、主干道升级改造,累计完成通村通组公路硬化120余公里,实现全镇11个行政村(社区)、119个自然村道路全覆盖。同步完善道路配套设施,在漫坝河沿线、易地搬迁安置点等区域增设路灯300余盏、交通标识牌80余块,让群众出行更安全、更便捷。

道路畅通更激活了“民生服务圈”。依托便捷路网,镇上整合医疗、教育、商超等资源,推动“村级卫生室+镇卫生院”医疗服务联动,救护车平均出诊时间缩短至15分钟;开通“镇村公交专线”,学生上学、老人就医实现“点对点”接送;电商服务站、便民超市沿道路布局,村民在家门口就能收发快递、采购生活用品,曾经的“出行鸿沟”变成了如今的“幸福通途”。

以通达为脉激活产业动能,拓宽增收致富的“产业路”

“路通了,我们的党参能及时运到地方加工厂,玫瑰鲜切花当天就能送到兰州、西安的花卉市场,再也不怕‘好货烂在地里’了!”上湾镇南谷现代农业合作社负责人指着眼前的产业路,难掩喜悦。

上湾镇把道路建设与产业布局深度绑定,围绕中药材、设施农业、特色养殖等主导产业,修建产业专用路,串联起千亩党参种植基地、南谷玫瑰产业园、生猪养殖基地等产业节点。在常家坪村,产业路直通田间地头,大型收割机、运输车可直接进入地块,中药材采收效率提升40%;在南谷景区周边,道路串联起智能温室花卉园、沙棘加工厂,形成“种植—加工—运输”无缝衔接的产业链条,鲜切花、沙棘果等产品运输成本降低25%,年产值突破3000万元。

道路延伸更带动了“产业集群效应”。依托212国道、兰海高速等交通干线优势,上湾镇打造“沿线产业带”,吸引陇源红生物科技、南谷现代农业合作社等10余家企业入驻,发展中药材加工、花卉种植、饲草生产等产业,带动800余户群众通过土地流转、就近务工实现增收,人均年增收超1.2万元,“产业路”真正成了群众的“致富路”。

以便捷为桥串联旅游资源,延伸诗与远方的“文旅路”

沿着漫坝河畔的观光步道前行,一边是清澈河水潺潺流淌,一边是玫瑰产业园繁花似锦,沿途的竺尼寺遗址、水家窑遗址等文化节点错落分布—这条串联起自然景观与人文资源的“文旅路”,如今已成为上湾镇的“网红打卡线”。

上湾镇以“道路+文旅”为思路,整合南谷景区、历史遗迹、田园风光等资源,修建文旅专用道路,打造“生态人文线”“乡村振兴线”两条精品旅游线路。在道路沿线增设观景台、休息驿站、文化展板等设施,将金娃娃崖传说、裴建准“南谷山人”事迹等文化元素融入道路景观,让游客在行路途中感受上湾的历史底蕴与乡村风情。

道路畅通更激活了“文旅新业态”。依托便捷的文旅路网,上湾镇推出“玫瑰文化旅游节”“田园采摘体验”等活动,年接待游客30万人次;鼓励沿线群众发展农家乐、民宿,推出南谷美食,带动餐饮、住宿等配套产业增收500余万元。同时,通过“文旅路”串联渭河源、首阳山等周边景区,实现资源共享、客源互送,推动“一日游”向“多日游”转变,让“文旅路”成为带动乡村振兴的“活力线”。

从“走得了”到“走得好”,从“通产业”到“兴文旅”,上湾镇以“路路”之为破解发展瓶颈,让道路不仅成为物理空间的连接,更成为激活发展动能的纽带,持续拓展生活、产业、文旅发展新途径,让每一条道路都成为乡村振兴的“加速器”,书写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崭新篇章。(王海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