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为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司法理念,服务保障民生,畅通残疾人司法救济渠道,由兰州市城关区检察院牵头,与兰州市城关区残疾人联合会共同出台《关于建立残疾人民事支持起诉工作协作机制的实施意见》,该意见凝聚两单位力量,有力推动民事支持起诉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助力构建保障弱势群体合法权利工作新格局。
立足司法为民,凝聚协作共识。民事支持起诉是检察机关依法保障诉讼能力弱的残疾人等群体在民事诉讼中有效行使诉权,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职能,而残疾人联合会本身具有代表、服务、维护残疾人工作的职能。该院在履职中发现,弱势群体囿于自身状况、法律知识匮乏等原因的限制,难以独立、充分围绕法定起诉条件收集证据、提出诉讼请求。为有效解决上述问题,该院主动作为,积极与城关区残联沟通协商,共同探索建立信息共享、线索移送、协同办理、宣传引导的长效协作机制。
聚焦机制创新,明确协作要点。该协作机制共二十五条,明确依法履职、协作联动、客观公正、遵循自愿、注重实效的工作原则,充分考虑残疾人身心特点和特殊需求,对支持起诉的线索发现与移送、受理审查、调查核实、协同办理、支持保障、结果反馈等方面作出详细规定,注重民事支持起诉与调解和解、司法救助等程序融合,夯实民事支持起诉协作配合基础。
展望协作前景,提升司法温度。此次与城关区残联建立协作机制,是该院拓宽民事支持起诉案源,提升民事支持起诉工作水平的重要途径。下一步,城关区检察院将以该意见为指引,加大民事支持起诉案件办理力度,注重与城关区残联的协同配合,切实提升诉讼能力弱的残疾人在民事案件中的司法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残疾人弱势群体民事维权“撑腰”。(文、图/兰州市城关区检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