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好了,以后我再也不用跑办税厅开发票了。”9月9日,在汶川县办税服务大厅工作人员的指导下,成功使用四川税务APP开出住房租赁发票的余国花高兴地说。
原来,余国花有一处住房出租,每隔半年就需跑一次办税服务大厅开具住房租赁发票。当天,她如常到办税服务厅开票。与以往不同,这次她在导税预检区就完成了开票,全程仅花费几分钟。
余国花的便捷体验只是汶川县税务部门打造高效税费服务新模式的一个缩影。今年以来,汶川县税务局锚定税费征管“强基工程”,聚焦“高效办成一件事”,通过“优前台、强中台、精后台”三维发力,全面转型升级办税服务厅,全力打造“办问协同、审办一体、简事快办”高效税费服务新模式。
“在大厅现有空间的基础上,我们进一步完善了导税预检区、办税服务区、自助办税区、争议调解区以及纳税人学堂等五个区域。”汶川县税务局办税服务厅负责人何成菊介绍,在自助办税区,纳税人可根据操作流程指引,独立完成涉税事项;在纳税人学堂,纳税人可随时点播“开业第一课”、税费政策解读、税法解读等视频,精准获取所需政策信息。
“没想到来办合作社登记,顺带也把相关的税收政策学习了。”在完成新办合作社登记业务后,陈代芬在税务工作人员的引导下来到了纳税人学堂,开启了“开业第一课”的学习。她表示,这样的学习方式很好,遇到不懂的地方,既可以反复看视频,也可以立即向工作人员请教,学习效率非常高。
在完善区域功能的同时,汶川县税务局再次对到厅办理的业务进行繁简分流,112项“简事快办”业务在导税区即可免号即办,32项疑难业务则多部门协同、一窗办理、全流程跟进,实现高效办理、有效辅导、一站办结。
为实现打造高效税费服务新模式目标,汶川县税务局还在管理机制、流程梳理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形成了一套“优前台、强中台、精后台”的有效举措。
晨会解难题机制就是“优前台”的重要举措之一。“晨会期间,由前台、中台人员共同梳理业务难点、堵点,分析业务办理中的易错点、政策中的混淆点,现场讨论明确解决方案,问题解决率达100%。”何成菊表示,依托晨会不定期开展“微课堂”“情景模拟”训练等,以“轮流讲解+案例分析”提升人员整体的政策掌握度,提升工作人员文明用语、形象管理、应急处置和沟通等能力。
聚焦业务协同与能力提升,汶川县税务局组建专业化服务团队,通过征纳互动平台、热线电话等承担起业务受理、资料审核、远程辅导等职能,实现纳税人“一次不用跑”。同时,设立智能帮办岗,针对前台无法即时办理的复杂业务,由服务团队接收后协调相关部门办理,实现“纳税人前台交单、中台全程代办”。
“后台支撑体系的全面优化,是我们所有举措能够顺利运行的‘隐形引擎’。”汶川县税务局党委委员、副局长阳开一介绍,根据“精后台”工作要求,后台人员及时收集前台、中台提出的系统故障、流程优化等需求,稳步提升多元办税稳定性。结合定期分析办税数据,通过晨会通报高频业务类型与高峰时段,指导前台动态调整窗口数量,使“高效办成一件事”从理论转化为纳税人缴费人的切身感受。
“自转型升级以来,办税服务厅效率显著提升,进厅人次明显减少,平均办理时长缩减20%,征纳互动平台办理率提升50%,电话办理率提升30%。”汶川县税务局党委书记、局长祁永东表示,下一步,汶川税务将持续深化“以人为本”理念,以“小切口”推动“大变革”,聚焦纳税人缴费人需求,以更便捷的线上服务、更完善的功能布局、更高效的业务流程,打造民族地区一流税收营商环境,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税动力。(文、图/汶川县税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