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中国 > 税改看四川 > 正文
首页>记录中国

创新普法模式 服务发展大局——国家税务总局大竹县税务局探索普法宣传新路径

如何把税收政策从“书面语”变成“家常话”,实现“人找政策”到“政策找人”的转变?近年来,国家税务总局大竹县税务局以创新普法为抓手,将普法工作与税收业务深度融合,推动法治理念深入人心、执法行为规范透明、纳税服务智能高效,为该县优化营商环境和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的“税动力”。

创新普法方式

打造多元立体普法格局

建立“分类标签+智能匹配”精准普法体系。利用税收大数据,针对不同行业、不同规模、不同类型的纳税人缴费人,构建“一企一册”税务账图,开展“定制化”普法服务。针对高新技术企业,重点宣传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对于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聚焦小微企业普惠性税收减免、创业就业税收优惠等相关政策,实现“人找政策”到“政策找人”的精准转变。

打造“说理式执法+嵌入式普法”新模式。严格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将普法责任嵌入执法全流程,设立“竹韵清枫”争议调解室,完善社会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综合机制。创新应用全省“1+8”法治建设成果,运用“账图”模式细化“枫桥式”税务分局分级分类争议调处机制。积极探索精确执法,创新推进行政执法建议、“税法明白人”“税务体验师”“法治监督员”等法治项目。充分发挥公职律师在化解涉税争议和民事纠纷中的积极作用,做到化被动为主动,以普法促执法,切实提升基层矛盾化解水平。

构建“互联网+普法”常态化税收政策宣传机制。积极拓展特色法治文化阵地建设,在守牢传统普法宣传阵地的同时,创新普法宣传方式,结合办税大厅电子显示屏、公众服务窗口等对外服务平台,定期开展“便民办税服务春风行动”。充分利用“税收宣传月”“宪法宣传周”,以税收普法宣传为重要任务抓手,构建“互联网+法治宣传”新格局。依托征纳互动平台、办税服务厅等渠道宣传税收政策和普及系统操作,切实宣传好、解读好、传达好各类税费政策。2021以来,累计推送462条信息,覆盖纳税人15万余人次,确保税收政策“全覆盖”。同时,借助“竹韵云枫”直播间开展税法宣传,累计开展税费直播42期,累计1万余人次观看,发放宣传资料4万余份,推动税费政策深入人心。

强化执法规范

提升税收执法公信力

稳步推进税务执法“三项制度”。细化落实“1+3+N”制度体系,组织各类专题培训数十次。通过电子工作平台、公告栏、双公示平台,累计公示31个事项5000余条信息。建立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委员会,对重大税务行政处罚、行政许可、行政强制等执法决定进行法制审核,就税收强制等重大事项开展法制审核64次,营造更加公开透明、规范有序、公平高效的税收法治氛围。严格落实持证上岗和资格管理制度。高度重视税收行政执法资格考试,坚持实行税务执法人员持证上岗、亮证执法制度。定期组织开展学法用法考试培训,对行政主体和执法人员进行全覆盖。全面落实“首违不罚”制度,严格按照“首违不罚”清单及要求落实“首违不罚”事项,做好相关执法人员的针对性业务培训,确保执法人员深刻理解并掌握政策。秉持教育与处罚相结合原则,做到法理相融、宽严相济。完善行政执法程序。严格落实行政执法及税费服务相关工作规范和西南区域税务行政处罚裁量基准,持续提高涉税文书电子化送达率。规范涉企行政检查,秉持“无风险不打扰,有违法必追究”的工作理念,着力解决涉企现场检查事项多、频次高、随意检查等问题。

健全行政执法监督体系,强化制约行政执法权力。加强内部监督检查。积极构建一体化综合监督体系,与纪检形成监督合力,着力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立交桥式”监督体系。通过信息系统构建“大数据+执法”新监管模式,紧盯关键节点,将责任细化到个人。自觉接受社会监督。畅通外部监督渠道,对受理投诉举报及意见建议途径进行公示,鼓励广大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违法行为进行检举,切实提高外部监督实效。全面主动落实政务公开。坚持以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主动落实政务公开要求、重大行政决策公开要求与重大行政决策集体讨论要求,实行政务公开清单管理。

健全法治队伍建设体系,培养高素质法治人才。高度重视税务干部的执法能力建设,定期组织开展税收执法业务能力测试,激发干部学习业务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邀请法律专家、业务骨干进行授课,分享执法经验和典型案例,提高干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推进部门协作

构建税收共治新格局

加强与政府部门的协作配合。加强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通过与财政部门联合开展税收政策调研和财政资金监管,共同推动地方经济发展;与市场监管部门和民政部门实现企业登记注册信息共享,及时掌握新办企业情况,为后续的税收管理和服务提供便利;与法院建立涉税案件协调机制,在税收行政诉讼、强制执行、涉税信息共享等方面加强协作,共同维护税收法治秩序;与检察院建立公益诉讼协作机制,在环境保护税、资源税等领域加强合作,共同推动绿色发展。

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税收共治。充分发挥涉税专业服务机构、行业协会、志愿者组织等社会力量在税收普法和税收治理中的作用,构建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税收共治格局。以第三届“巴山青”茶文化节暨第九届“大竹白茶”喊山节为契机,深入辖区内白茶基地,开展税费政策宣传。联合各业务股室管理分局协同配合,组建税宣小分队,强化税费辅导。联合大竹中学设立“达州市税收普法教育基地”,推动普法宣传进校园活动,为中小学生普及税收知识,培养了青少年的税收法治观念。通过创新普法方式和开展个性化普法服务,纳税人缴费人对税收法律法规的知晓度和理解度大幅提高,税法遵从意识明显增强。

国家税务总局大竹县税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将进一步加强与政府部门、司法机关、社会组织等的协作配合,完善沟通协调、信息共享、联动执行等工作机制;鼓励和引导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税收治理,在规范执法、法律服务、纠纷调处、法治宣传、信息共享等方面精诚合作,积极探索创新举措,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税收治理的良好局面。(杜俊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