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链货车穿梭于新硬化的山路,印有“雪山车厘子”的果箱发往全国;千年筹边楼上,游客远眺沱水东流;“较场记忆”文化体验馆中,羌绣针线在火光中跃动。六月的理县薛城镇,丰收的喜悦与文旅的活力交织,奏响了四川省委宣传部驻村工作队帮扶理县薛城镇较场村、大岐村的振兴交响曲。这幅生动图景的背后,是“产销贯通、以文塑旅、民生提质”三大举措的协同推进,在雪山云海间谱写出动人篇章。
产销贯通:“金果子”飞出大山
在海拔3100米的果园里,红如宝石的车厘子挂满枝头,村民正忙着采摘装篮。较场村村民祁芳一边分拣一边高兴地说:“村里车厘子年产量约20万斤,过去因交通不便、损耗高,主要靠果商收购,收入不稳定。自从省委宣传部来帮扶,我家的果子两周就卖光了!”
如何让红果子变成“金果子”?产业提质强链成为破题关键。在高半山特色水果示范点,省州县农技专家正在指导村民剪枝和管护。省委宣传部驻较场村第一书记张有为介绍:“近两年我们不仅请专家进来,还组织86人次到浙江、四川多地学习,转变观念,推动粗放生产向精品出品转型。”
作为省直机关帮扶理县的牵头单位,工作队联动6家省级单位,与浙江乐清、遂宁船山区、理县建立三地合作机制,通过“食堂直购+网络销售+职工团购+工会采购”等方式,打造“雪山车厘子”“一路有李”等品牌,每年助农增收超百万元。
“现在我们的车厘子卖到了浙江、江西!”较场村支书郭奇茂说。去年,川航物流开通空中快线,千余斤车厘子直飞温州、南昌,实现20小时从产地到餐桌。此外,苹果、青红脆李、核桃等农产品也登上“一带一路”媒体合作论坛、深圳文博会等平台。
今年,村里将新建蓄水池和选果棚。省委宣传部驻大岐村第一书记王坤表示:“年底分红时,乡亲们的钱包会更鼓,笑容会更灿烂!”
以文塑旅:文化底蕴变成“金钥匙”
登临千年筹边楼,薛城古镇全景尽收眼底:党校学员在红军医院旧址触摸历史痕迹,体验烽火岁月;“较场记忆”馆内,游客围坐羌式火塘,听非遗传承人讲述羌绣故事;来自甘堡藏寨、桃坪羌寨的游客纷纷前来,奔赴半日之约,古镇文旅活力蓬勃。
“薛城深厚的文化是吸引客流、创造财富的‘金钥匙’。”驻村队员王迪说。工作队争取725万元文物保护资金修复筹边楼,还原唐蕃古道戍边历史;又投入230万元将闲置资产改建为“较场记忆”文化体验馆,集非遗展陈、民宿体验于一体。两栋楼从此焕发新生,成为文旅融合的“双引擎”。
立足红军文化与非遗资源,薛城发展特色研学旅游,串联梓潼宫战役遗址、红军医院等打造“红色课堂”,年培训超800人次,成为长征干部学院教学点。舞龙舞狮队、羊皮鼓队等“一村一品”文化团队蓬勃发展,羌绣非遗传承人张居悦、马琴芳建设工坊与研学基地,借助“一带一路”论坛、西昌彝绣之夜等平台提升影响力。
目前,张居悦的羌绣研学基地即将完工:“去年上万人次来学羌绣,今年我想扩大规模,让更多人体验非遗魅力。”
驻村队员刘波展示规划图:“我们正推动薛城融入理县‘四片布局’,联动孟屯河谷、古尔沟温泉、理小路等节点,形成全天候文旅体验闭环。”
民生提质:服务升级点亮“幸福路”
较场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完成升级后,成为村民休闲好去处。阶梯书吧有七千余册藏书,学生常在此阅读;公告栏张贴公益电影海报,每周二准时放映。
驻村队员刘若雪介绍:“我们以‘人文古镇·合和较场’党建品牌为引领,整合书吧、影院、传习室、科普基地等功能,开展理论宣讲、健康义诊、就业培训等活动,同时收集民意、服务群众。”
此前薛城镇路灯缺失,存在安全隐患。驻村队员任思琪回忆:“我们申请了美丽乡村建设项目,争取300万元资金,为集镇道路安装340余盏唐风LED路灯,覆盖要道、广场、学校等区域,照亮夜行路。”“现在走路安心多啦!”村民感慨道。
点亮“幸福路”是省级资源精准滴灌的缩影。今年工作队协调省卫健委开展“万民医护走基层”活动,举办“护苗·绿书签行动”进校园,组织青少年赴湖南开展冬令营……省级关怀温暖千家万户。
“驻村最初的梦想正在实现。”张有为合上笔记,与队员们望向雪山下的村落。产销贯通的产业强音打开市场,以文塑旅的文化韵律唤醒历史,民生提质的温暖服务照亮生活,乡村振兴的三重奏,正在这里深情奏响。(文/刘若雪 图/四川省委宣传部驻村工作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