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兰州市北环路上,有一个远离法院本部的普通法庭——兰州市城关区道路交通事故巡回法庭。这里只有一名法官、一名法官助理和一名书记员组成的审判团队,肩负着全区道路交通事故案件的化解重担。
优化审理要素提高庭审效率
“去年我遭遇车祸,光医药费就花了18000元,再加上误工费、护理费……自己怎么算都理不清。”当事人王某至今仍记得庭审时,双方对赔偿金额争执不下的场景。
针对道路交通事故案件赔偿计算耗时、易错的痛点,审判团队创新推出“赔偿速算表”,将医疗费、误工费、营养费、护理费等常见的赔偿项目一一列明。开庭时,法官和双方当事人对照表格逐项核对,几分钟即可完成数额核算。
“以往开庭时,大家在文字里找数字,各算各的,耽误庭审时间。”员聪聪法官介绍道,“现在通过‘赔偿速算表’,各项费用一目了然,庭审时间平均缩短了20分钟。”对于年均收案近600件的法庭,这20分钟显得弥足珍贵。
除此之外,审判团队针对道路交通事故案件证据杂乱问题,探索推出“表格式”质证意见书,极大便利了证据审查与流转。结合道路交通事故案件基本事实清楚,法律关系明确、争议焦点集中的特点,推出兰州市首份“表格式判决书”,分别列出判决核心要素,重点突出赔偿项目数额和处理结果,逐步实现裁判文书当庭制作、当庭宣判、当庭送达。
强化多元解纷实现案结事了
道路交通事故给当事人工作生活秩序带来很大影响,为快速化解纠纷,审判团队积极引入保险公司参与道交事故纠纷诉前调解,同道路交通事故第一调解委员会密切配合,加强对调解员的业务指导;与交警部门、保险协会等建立常态化联席会议机制,定期共享信息、研判典型问题、制发司法建议、跟踪落实结果,做到“诉前沟通”和“诉后跟踪”双线并行,案件调解成功率大幅上升。
“我们借助事故处理、保险理赔、损失评估、人民调解、司法援助、民事诉讼‘六位一体’一站式服务平台,实现道交事故损害赔偿纠纷集中受理、集中调解、集中裁判,切实减轻当事人诉累。”法官介绍道。
城市的脚步一刻不息,道交巡回法庭也用一次次探索创新和努力,以“小切口”助力社会治理“大格局”,守护着千家万户的安宁与踏实。(文、图/兰州市中级人民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