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是关系千家万户的民生工程。
金秋九月,书声琅琅,又是一年开学季。泸州市各校园里再次洋溢起青春的欢声笑语。在这书香弥漫的背后,国家税务总局泸州市税务局积极发挥职能作用,通过税费筑基、税法润苗、税惠添力等多项举措,为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注入税务动能。
税费筑基强支撑
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教育费附加和地方教育附加作为教育经费的重要来源,是由税务部门负责征收的专项用于教育事业的政府性基金。根据国家相关政策,凡缴纳增值税、消费税的单位和个人,都需按照实际缴纳“两税”税额的3%和2%分别缴纳教育费附加和地方教育附加。
泸州市税务局始终坚持依法征收、规范管理、高效服务,建立健全相关征管机制,确保教育附加资金及时足额入库,为全市教育事业发展提供坚实财力支撑。数据显示,2024年,泸州市累计征收教育费附加和地方教育附加9.45亿元。
“近年来,我市教育附加收入持续稳步增长,这些收入按专项资金管理,由教育部门统筹安排,提出分配方案,商同级财政部门同意后,用于改善中小学教学设施和办学条件,有力推动了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泸州市税务局非税收入科科长杨煜维表示。
据了解,在2025年秋季学期,泸州全市就有6所中小学校和幼儿园建成并投入使用,新增城镇学位1万个,极大缓解了部分区域学位紧张的问题,“教育税费”在其中有效发挥了反哺“教育事业”的积极作用,让税费收入在增进民生福祉上更加可感可及、有形有态。
税法润苗浸心田
为帮助青少年认识税收、了解税收,泸州市税务局打造“沉浸式+互动式”普法模式,让青少年成为税法传播的“生力军”,带动家庭和社会形成崇法尚税的良好氛围。目前,全市已建成覆盖西南医科大学、四川省泸州高级中学等大中小全学段的校园税收普法教育基地6个。
“税务老师”在校园书吧里与学生们互动交流
在四川省纳溪中学校的校园书吧里,“税务老师”用生动有趣、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学生们阐述着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概念,引导学生们观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例,直观地了解税收在国家发展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税收普法不止于课间,也延伸至创业就业初期。毕业季的热浪翻涌着青春的希望,泸州市税务局紧抓高校“双选会”黄金期,组建“税务讲师团”,走进西南医科大学、四川三河职业学院等院校,通过政策展板、漫画手册、扫码互动等形式,精准推送重点群体创业就业、小微企业减免等优惠政策。
今年以来,泸州市税务局“毕业季助就业”系列活动已举办政策宣讲辅导9场,覆盖毕业生超2000人。精准的政策“滴灌”,正悄然点燃更多的创业“星火”。
税惠添力焕生机
针对家长群体,泸州市税务局聚焦个人所得税中“子女教育专项附加扣除”政策,通过社区讲座、直播解答、短信提醒等方式精准推送政策要点,帮助家长准确理解和合规享受政策红利。“原来孩子读研也能享受个税优惠,国家政策真好!”古蔺籍学生家长刘先生在崇文社区听了税收政策宣传辅导后表示。
从2024年个人所得税综合所得年度汇算数据看,全市约有11.16万人次享受个人所得税子女教育专项附加扣除,累计减免个人所得税约1.58亿元,在让家长享受政策红利的同时,有效引导其树立“依法诚信纳税”意识。
支持教育事业的发展,既要“输血”更要“造血”。泸州市税务局主动服务教育产业链上各类市场主体,确保税费优惠政策精准落地,激发教育产业发展活力。
“税务部门送政策上门,帮助我们及时享受增值税减免、企业所得税优惠等政策,去年我们减免税款超11万元。”合江县三马艺术培训学校校长文春洋表示。
得益于税收优惠带来的资金活水,该校去年购置泥塑机、窑炉器等教学设备,升级多媒体互动教室,维护加固逃生通道,并选派10名骨干教师参加行业前沿培训,新开版画、陶艺等特色课程,目前在校学员规模较去年同期增长15%,教学质量与市场竞争力实现双提升。
从校园里的税法启蒙,到产业链上的政策扶持,泸州市税务局正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有效推动税收服务于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有力促进依法诚信纳税成为社会共识。(文、图/戴春燕、蒲桂南、邓伊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