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中国 > 见证新甘肃 > 正文
首页>记录中国

​【法庭新“枫”景】“冷凉型蔬菜法庭”为高原夏菜搭起“司法保温棚”——兰州市榆中县高崖法庭工作侧记

当清晨的薄雾轻笼田野,一场扎根泥土的司法实践悄然生长。兰州市榆中县高崖法庭深耕乡土、服务民心、融入产业,倾力打造的“冷凉型蔬菜法庭”,正用鲜活实践诠释新时代“枫桥经验”在田野间的生动落地。

“用了这批种子和化肥后,菜长得慢、叶片发黄,收成大不如前,而且很多菜还出现了病虫害情况,这肯定是种子和化肥有问题!”种植户老王愤怒不已。

“我们销售的种子和化肥都是正规渠道进货,全部有产品合格证明。”农资店老板也理直气壮,“肯定是老王自己种植方法不当造成的!”

面对针锋相对的双方,法官知道,找到蔬菜减产的原因才是关键。法庭专门邀请了农业技术人员对蔬菜减产情况进行实地调查取样,经过全面勘察分析,最终得出结论,种子和化肥不存在质量问题,化肥成分比例与蔬菜需求不匹配,同时老王在病虫害防治和田间管理上存在疏漏。

“判决容易,心结难解。双方都憋着一股气,谁都不想退让。”虽然有了勘查结论,但首次调解依然未果,法官并没有放弃,干脆蹲在菜地里聊收成、拉家常。今天帮老王分析勘察报告,明天教老王用手机扫农资产品二维码,辨真伪,查来源,没有生硬的法条宣讲,也没有刻板的程序话语,不同的穿着之下,两人黝黑的面庞是那么相似,对土地、对收成,那份感情和期待是一样的。

最终,农资店体谅老王收成下降,同意分期偿还赊欠的农资款,老王也接受了勘察结论,愿意分期付款,案件圆满化解。

致力于服务保障高原夏菜生产经营的“冷凉型蔬菜法庭”,不只是“断事儿”的地方,更是“防纠纷、解心结”的前哨,把司法服务延伸到田间地头、蔬菜集市,把矛盾纠纷化解在源头,消除在萌芽,让菜农安心种菜,让市场有序运行,将每一次田间调解的温度、每一份司法服务的实效,化作守护高原夏菜产业、护航乡村振兴的坚实力量,让法治的年轮在广袤田野间茁壮生长。(文、图/兰州市中级人民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