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3日,第八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如约而至。在小金县沃日镇吉祥广场,摆满一筐筐刚采摘下来的苹果,有青的有红的,特别扯人眼球。当地干部群众和远道而来的游客载歌载舞、共庆丰收。
小金素有“苹果之乡”的美誉,出产的苹果肉质脆、果汁多、风味浓,已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农产品,远销海内外。面对这张地方特色名片,小金县税务局精准把握苹果产业各环节、各主体的涉税特点,以“政策精准滴灌、辅导靶向发力、服务提质增效”的组合举措,助力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
“田间课堂”送政策,红利直达果园
“以前总觉得税收政策离果农很远,现在税务干部直接到果园来讲课,把自产自销免税这些政策拆分开来讲,让我们也能听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果农王进手拿《农产品税收优惠明白卡》,对当天的“田间课堂”赞不绝口。
为确保产业链各环节纳税人懂政策、会操作,小金县税务局组建“助农惠民宣传队”,深入全县15个乡镇的大型种植基地、126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开展“田间课堂”“地头微宣讲”等特色助农活动,针对不同主体定制辅导内容,对散户果农重点讲解个人代开发票免税标准、家庭农场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减免优惠政策;对合作社和加工企业则深入解读农产品初加工企业所得税减免、“六税两费”减半征收等优惠政策。
截至目前,小金县税务局已累计开展“田间课堂”“地头微宣讲”等活动16场次,覆盖果农136人次、涉农企业26户次,帮助办理各类税收优惠备案238户次,让各类经营主体直接享受到真金白银的政策红利超150万元。
以沃日镇的苹果“种植大户”王进为例,他家种植各类苹果约25亩,年产量约15万斤,年产值可达50万。以前,他对个人代开发票免税标准、家庭农场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减免优惠等政策一知半解;如今,经过几次“田间课堂”培训,他不仅把政策记得滚瓜烂熟,还能熟练运用和操作。
“风险提示”促合规,筑牢发展根基
除了大大小小的种植户,各类种养殖合作社也感受到了税务部门的全力支持。小金县藏王府农产品种植专业合作社是沃日镇规模较大的合作社之一,吸纳13户果农入社,种植各类苹果56亩,年产量36万斤,鲜果销售收入超90万元。
“税务部门的服务真是说到做到,不仅帮我们算清政策‘红利账’,还指导我们规范建账,规避涉税风险。”据合作社负责人刘兴强回忆,2024年合作社因未按规定取得增值税发票,险些触发税务风险。“幸好税务工作人员及时提醒,辅导我们规范发票管理。现在我们格外重视这方面的问题,每次向果农收购苹果都第一时间要求提供代开的增值税发票。”
数据显示,今年小金县苹果种植面积达3.2万亩,预计总产量将突破9万吨,产值达6.3亿元。产业规模的扩大吸引了更多企业入驻,集种植、采摘、加工、冷链物流、电商销售于一体的产业链基本成型。
为助力产业链健康发展,小金县税务部门推出“以案释法”辅导模式,梳理相关税务稽查案例,整理出收购发票开具不规范、进项抵扣凭证不合规、虚假申报抵扣等典型问题,制作成《涉税风险提示手册》发放给每一户经营主体,引导他们树立“合规经营就是最好的营商环境”的理念;同时,税务部门还结合产业特点,建立“一户一策”帮扶机制,为重点企业提供政策体检、风险预警、财务辅导等个性化定制服务。
“便民利企”再升级,服务链条更高效
“以前开发票都要跑到镇上的办税服务厅,来回得花半天时间,现在好了,手机上点一点,就能开出发票来了,连跑路的油钱也省了!”在官寨村的苹果收购点,果农张大哥通过手机操作完成发票申领后,对着前来回访的税务工作人员竖起了大拇指。
为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小金县税务部门聚焦苹果产业“产、供、销”全链条需求,推出一系列便民举措。在办税服务厅,设立“涉农产业服务专窗”,配备藏汉“双语”导税员,提供收购发票代开、税费申报等“一站式”服务,平均办理时间压缩至5分钟以内;与农业畜牧、水务、经信、市场监管等部门建立“协税护税信息共享机制”,通过政务数据平台实时获取苹果种植面积、产量预估等信息,为产业发展提供精准的税收分析支持。
截至目前,通过“非接触式”渠道办理涉税业务占比高达89%,办税服务厅平均等待时间从25分钟降至8分钟,产业主体的办税满意度提升至98.6%。
“税务部门不仅是政策的落实者,更是产业发展的护航者。”小金县税务局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小金税务将持续深化“春雨润苗”专项行动,围绕特色产业发展需求,推出更多定制化服务举措,为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税务力量。(文、图/小金县税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