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23日是第八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务农重本,国之大纲。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更联系着千家万户。近年来,国家税务总局自贡市大安区税务局紧扣农时农事,以“政策精准送达+服务下沉落地”为抓手,将税惠红利化作“及时雨”浸润田间地头,用便捷举措为涉农产业“松绑赋能”,持续为辖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与乡村振兴注入动力。
政策惠农,税惠红利浸润田间地头
“现在涉农税惠政策摸得透,享受得也及时,基地扩规模才有硬底气。”望着田块里齐整的稻苗和游动的小龙虾,回龙镇古井村“稻虾轮作”标准化种养基地联合社负责人林光强打开了话匣子。
这片如今生机勃勃的基地,早年还是50亩零散荒地。基地刚建成时,林光强就因资金紧张犯了难——沟渠改造、防逃网铺设占去大半投入,优质虾苗采购资金一度“卡壳”。“当时就怕错过虾苗投放的最佳时节,一年的心血可能都要白费。”林光强回忆道。
就在他一筹莫展时,税务干部在走访时了解到情况,主动讲解其能享受的税惠政策,帮他一笔笔算清“优惠账”。最终,基地在去年凭借相关政策减免近7万元,恰好补上了虾苗采购的缺口,解了燃眉之急。
政策红利精准落袋,让基地发展步子越迈越稳。如今走进基地,水波清澈的田块里稻苗齐整,小龙虾在稻根间自在游动,亩产稻谷约550公斤、小龙虾200公斤,综合收益较传统种植提升了三番。这不仅使昔日荒地彻底变成了“增收田”,还让古井村农户每年可获得每亩500元的土地流转租金,每年累计吸纳本村劳动力约600人次,参与农户户均增收近1000元。
这样的政策惠农,在大安区牛佛镇红旗村的“丰收季”庆典上也有着生动体现。本月30日,自贡市大安区牛佛镇红旗村2025年“庆国庆·乐金秋·稻满仓”第三届丰收季即将盛大开幕,预计吸引游客千余人。
“我们通过‘党支部+集体经济+企业+农户’的村企合作模式,大力发展‘水稻+’产业,建设了稻虾、稻蛙、稻鱼1500余亩。”大安区牛佛镇红旗村经济联合社负责人介绍道,届时整个村子除轮番表演打莲枪、舞龙灯等传统民俗外,还将设立特色农产品展示区,在展出红旗村的原生态大米等产品同时,引导游客参观稻虾、稻鱼共生模式。
据了解,为助力“丰收季”活动顺利开展,大安区税务部门提前组织业务骨干深入红旗村,针对农产品自产自销、小微企业税收优惠等政策进行通俗易懂的讲解,并为新经营主体提供税务登记、申报等全流程辅导,今年,红旗村已享受税惠政策减免万余元,实现资金反哺生产,让“丰收节”成为税惠助力乡村振兴结果的生动展示窗口。
为帮助更多涉农主体享到政策实惠,大安区税务部门组建由业务骨干组成的“涉农政策志愿服务队”,结合“稻虾轮作”、畜禽养殖等本地特色产业,梳理定制包含免税政策、小微企业税惠优惠等在内的“政策清单”,通过“线上推送+田间走访”定向宣传。今年以来,已为辖区40家重点农企落实税收减免超6000万元,税惠活水稳稳浸润田间地头。
服务下沉,便捷举措激发多元活力
“税务部门当年的帮助,为我们申报‘国家级标准化示范场’提供了支持。”自贡市立华牧业有限公司财务负责人吴昊,仍记得企业申报“国家级鸡肉养殖标准化示范场”时的场景。作为江苏立华牧业在川的全资子公司,立华牧业2015年落地大安区时还是“行业新兵”,如今已成长为集养殖、销售、饲料生产于一体的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拥有职工220余人,专业技术团队30人。
当年正值申报关键期,企业因财务系统升级,近三年纳税申报记录与优惠凭证梳理不全,眼看截止日期临近,吴昊试着在税企QQ群求助。税务干部当天上门,协助整理免税申报证明、标注政策对应凭证,并按认证要求规整台账,助力企业顺利获评“国家级”,当年肉鸡出栏量就增长30%,成为自贡市家喻户晓的“鸡司令”。
良好的纳税信用与税务部门的持续支持,为立华牧业拓展产业链、延伸业务版图创造了条件。这次经历让立华牧业更坚定“合规经营、诚信纳税”的理念,连续7年保持A级纳税人荣誉。在2021年立华牧业规划“3万吨冷鲜禽肉加工及配套冷链物流项目”、成立旗下子公司自贡市阳雪食品有限公司时,大安区税务部门结合其A级纳税人的良好信用基础,提供全方位涉税支持。一方面,提前深入对接全产业链各环节的涉税需求,将农产品收购发票申领、免税申报等纳入“绿色通道”,推行“线上申请、线下邮寄”模式,极大缩短办税时间,提高办事效率;另一方面,积极同其他相关部门沟通协调,帮助企业解决项目审批、土地规划等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如今,立华牧业十年累计销售肉鸡1.3亿只,综合产值突破60亿元,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带动大安区9个乡镇87个村的2000余户村民年均增收超6万元,还间接带动上下游200家企业发展。同时,阳雪食品冷链基地也已逐步投产,预计年销售收入4亿元,利税超1000万元,新增200多个就业岗位,为乡村振兴持续添力。
靶向响应,精准服务解企急难愁盼
对于初创涉农企业而言,合规经营与税务处理往往是起步阶段的“拦路虎”,自贡皓旺农业有限责任公司就曾面临这样的困境。公司刚成立时,财务人员对农产品相关免税政策把握不准,电子税务局操作、发票开具、纳税申报等流程都有“盲区”,一度让企业筹备进度慢了半拍。
“当时我们连发票如何开具、申报表怎么填都不清楚,更别说判断哪些收入能享受免税政策了,心里特别着急。”公司法人刘志鹏回忆。大安区税务部门在“新办企业走访”中了解到情况后,当即把“开业辅导课”搬到了企业车间旁。
税务干部拿着办税指南,从电子税务局注册、发票票种核定到申报表填报,一步步带着财务人员实操;又逐条解读农产品自产自销免税、小微企业所得税减免等政策,还针对企业原料收购时的进项抵扣难点,现场梳理出“凭证留存清单”,提醒收购环节要取得合规凭证,避免后续涉税风险。
“不仅帮我们理清了办税步骤,连可能踩的‘坑’都提前指出来了,真是少走了太多弯路。”公司法人刘志鹏提起这事仍很感慨。如今企业不仅能顺畅完成申报,还精准享受到了税收优惠减免10.9万元,资金周转压力大大缓解,早已稳稳度过初创期,在农产品加工的赛道上越跑越顺。
这类“手把手”的精准辅导,不仅帮企业理清了办税流程、吃透了优惠政策,更精准破解了初创农企的涉税痛点,助力企业快速渡过起步难关。为让涉农企业的诉求快速落地,大安区税务部门建立了“涉农企业诉求快速响应机制”,通过12366热线、税企微信群、线下走访等渠道随时收集需求,分类登记、限时办结;遇上产业链发票取得、政策适用等共性问题,还会联合农业农村、商务等部门开展“联合帮扶”。今年以来已解决涉农企业诉求46条,11家像自贡皓旺农业有限责任公司这样的初创农企,都在精准帮扶下平稳走过起步期,在合规经营、诚信纳税的道路上稳步前行。
下一步,大安区税务局将持续发挥税收职能作用,紧盯特色农业产业发展过程中的涉税问题,及时宣传辅导税费优惠政策,结合企业发展实际需求,精准开展“一对一”涉税服务,让涉农主体轻装上阵,在乡村振兴的征程上行稳致远。(黄柳、陈华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