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中国 > 见证新甘肃 > 正文
首页>记录中国

​小警务撬动大治理——甘肃清水白沙派出所打造“1+N”警民共治“平安圈”

今年以来,甘肃省清水县公安局白沙派出所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锚定“派出所主防”定位,创新构建“1+N”警务模式,党建引领锚定治理核心,多元力量织密共治网络,探索出一条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新路径。

“党建领航+旅游警务”吹响一线“平安哨”

“警察同志,前面有人在野外烤烧烤,太危险了!”夏日午后,清水县汤峪温泉景区入口,群众的一声提醒让巡逻的党员民警金亚军立即警觉。他带领警力和志愿者迅速赶到,当场制止野外烧烤行为,并向游客和摊主宣讲山林防火、景区安全规定。

这是白沙派出所“党建领航+旅游警务”的日常。该所依托“平安圈”党建品牌,强化党支部自身建设,通过“三会一课”、主题党日常态化开展党性教育,明确“党员民警带头扛责、支部委员分片包抓”工作机制,在4个警务区设立“党员服务岗”;深化“警景党建联盟”,将主要景区、林区精细划分为3个“党员责任区”,实行“一景一警”“一山一警”责任制,由党员民警牵头,联合景区林区工作人员、志愿者组成巡逻队、服务队,每天开展3轮不间断巡逻,既管治安防范,也管服务群众。

每当旅游旺季,清水县白沙镇日均接待游客超2000人次。面对熙攘人流,“警察蓝”始终穿梭其中,帮游客寻找走失儿童、为老人提供应急药品、调解游客间的口角纠纷……今年以来,已在景区林区化解矛盾纠纷28起、服务群众123人次。

警民联动把调解室搬到群众家门口

9月19日,在白沙镇桑园村调解室,村民王先生紧握着民警姚文博的手连连道谢。此前,他与邻居因宅基地边界问题争执不下,一方认为占了自家老宅基地,另一方坚持认为按规划建房,矛盾越闹越僵。社区民警姚文博没有“坐堂调解”,而是联合邀请司法调解员、村两委和乡贤代表三家上门,现场丈量,查阅档案用“乡里话”讲政策、说情理,最终促成双方握手言和。

白沙派出所针对农村常见土地纠纷、邻里矛盾,创新“警调衔接+民调入所+入户恳谈”矛盾化解机制,通过整合社区网格员、志愿者、基层治保组织、乡贤代表等N方力量,将“调解室”搬进村组、田间,党员民警带头开“警民恳谈会”“田间调解会”,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并建立“矛盾纠纷回访制度”,对已调解案件定期跟踪,确保案结事了心解。今年以来,该所累计调解各类纠纷60余起,化解率达98%以上,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

“唠嗑警务”访民情办好群众“心头事”

“小吴,今天上课听得懂吗?”放学后,党员民警张小平又拨通了学生小吴的电话。此前,民警在“唠嗑”中得知正读初一的小吴因父母常年在外缺乏管教产生辍学念头。张小平连续几天找小吴聊天,协调老师为其制定课后辅导计划,并联系家长加强沟通陪伴,经多方努力小吴已重返校园。

该所建立“走访家庭、学校、村组社区”的“三访”机制,党员民警带领辅警、志愿者走进田间地头、坐在村民院坝,用“唠嗑”收集民情,让各类力量从“零散参与”变为“有序联动”。同时,该所牵头建立“资源清单+需求清单+服务清单”对接机制,哪家老人遇困难、哪个村组存隐患、哪个孩子有问题、哪所学校需普法,都一一对接逐项落实解决,形成“一员多责、多员协同”的共治格局。今年以来,该所已服务救助214人次,开展法治宣传20余次,让基层治理的“根基”越扎越实。

“身挨身坐,才能拉近心与心的距离;走进群众身边,才能真正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白沙派出所所长王克强说:“1+N”警民共治模式,正像一束束微光,汇聚成基层治理的“星河”,让平安底色更浓、民生温度更足。(文、图/裴利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