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5日,中共茂县县委召开十三届九次全会新闻发布会,深度解读全会精神。发布会明确,茂县将以“兴文活旅扬优势,品牌引领强产业”为核心指引,全力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旅医康养目的地,持续擦亮“云上古羌·清凉茂县·康养胜地”金字招牌,并公布了到2030年游客接待量突破千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超百亿元的长远规划。
据介绍,茂县发展文旅医康养产业具备得天独厚的基础条件。作为全国最大羌族聚居区和国家级羌文化生态保护区,其州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达266项,数量居阿坝州首位,国家级非遗“羌年”及羌绣、羌笛、羌医药等传承体系完备;生态禀赋同样优越,拥有12个国家A级景区、3处自然保护地,森林覆盖率50.32%,夏季平均气温18-22℃,空气负氧离子浓度最高达8000个/cm³,是天然避暑康养胜地。随着川青铁路开通,茂县成功融入“1小时成德绵经济圈”,交通区位优势进一步凸显。2024年,全县已接待游客667.67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5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5%和14%,文旅产业已成为县域经济增长的核心引擎。
围绕“国际影响力文旅医康养目的地”建设,发布会明确提出将重点打造五大特色品牌产业地标,构建差异化发展格局:
亚高原旅居疗养理想地:依托预计2026年建成的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高原病防治研究基地,搭建“医疗基地+养老机构+社区家庭”协同医养体系,培育健康管理、康复护理专业机构,拓展康复理疗、中羌医药浴等业态,争创国家级高原病防治中心。
区域避暑康养优选地:以九鼎山、叠溪松坪沟为核心推进国家康养休闲旅游度假区创建,建设土地岭国家森林康养基地,打造大河坝—水西片区康养民宿引领区,放大生态避暑优势。
全国文化研学体验热门地:升级中国羌族博物馆(争创国家一级馆),建设营盘山遗址考古公园,开发羌绣、羌笛非遗工坊,推出《羌魂》文化演艺及数字化文创产品,让羌文化“活起来、可体验”。
全国户外运动和冰雪赛事承接地:提升九鼎山太子岭滑雪场国际标准赛道,建设全国青少年棍网球培训基地,举办高山滑雪挑战赛等品牌赛事,培育“赛事+旅游+消费”完整产业链。
区域乡村休闲度假特色地:构建“县城极核+凤南、赤不苏、叠溪、富顺四大片区”发展格局,分别打造农耕、羌文化、森林房车、红色民宿集群,丰富乡村旅游场景。
为推动目标落地,茂县同步聚焦“医、康、研、体、农”五大文旅融合重点任务:在医文旅融合上,推动县人民医院创建三级医院,支持县中医医院(州羌医医院)建设国省级重点专科,开发中羌医茶饮包、护颈理疗药枕等特色产品;在康文旅融合上,打造“茂州烟火”“茶马古城”等城市消费场景,推进壳壳寨温泉开发及中国古羌城温泉康养度假酒店建设;在研文旅融合上,建设“云上羌忆”数字文博馆,优化羌年、瓦尔俄足节等传统节庆,推出避暑康养文化季等活动;在体文旅融合上,规划建设南新安乡冰雪小镇,深化“赛事+旅游+消费”产业链培育;在农文旅融合上,围绕“茂县味道”区域公用品牌,推广“三个一亩”复套种标准化种植模式,打造“来茂必玩、必吃、必购、必住”的乡村旅游品牌矩阵。
发布会公布了清晰的阶段性目标:到2027年,全县旅游接待人次预计达800万、旅游收入达70亿元;到2030年,游客接待量突破10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突破100亿元,推动文旅产业成为县域经济绝对支柱产业。
为确保规划落地见效,茂县将组建由县委、县政府主要负责人担任“双组长”的文旅深度融合发展领导小组,从机制上强化统筹协调;同时深化县属国有景区“所有权、管理权、经营权”三权分置改革,培育链主型文旅企业,提升智慧旅游服务水平,并加强文旅市场诚信体系建设,营造优质旅游环境,以全方位保障推动州域副中心建设与文旅医康养产业高质量发展同频共振。(文/张振;图/何海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