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四川盆地腹心,资阳的名字始终与“成渝之心”紧密相连——作为全省唯一直接连接成都、重庆两大国家中心城市的枢纽,它曾因交通能级不足,让“地理前沿”的优势停留在纸面。“十四五”规划实施以来,资阳以“交通先行”破局,从跨市域轨道到高铁网络,从高速扩容到公交升级,一步步织密交通网,而地铁S3线的开通与运营,正是这场变革中最耀眼的注脚。2025年9月26日,“决胜‘十四五’擘画新蓝图”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在轨道交通资阳线资阳临空站举行。
破局时刻:
S3线开通,改写“成渝之心”时空坐标
2024年9月29日,当首列地铁列车从成都18号线福田站驶出,驶向资阳北站时,这座城市迎来了历史性一刻——四川首条跨市域轨道交通线路“资阳S3线”正式运营,资阳也成为国内首个开通地铁的五线城市。
这条全长39.37公里的线路,设计时速160公里,串联起成都天府国际空港经济区与资阳主城区,7座车站如同珍珠般镶嵌在成渝腹心。在此之前,资阳到成都的公共交通需1.5小时以上,而S3线将这一时长压缩至40分钟内,真正实现了“成资轨道同城”。
对资阳人而言,S3线的意义远不止“快一点”。家住资阳老城区的上班族李敏,如今每天清晨搭乘S3线到成都天府三街上班,“以前要么自驾堵在高速上,要么坐大巴赶早班车,现在地铁准点又舒适,晚上还能回家陪孩子吃饭”。这种“白天成都奋斗、夜晚资阳栖息”的双城生活,在S3线开通后,成了越来越多资阳人的日常。
国家统计局资阳调查队专题调研显示,S3号线开通运营后,受访对象中认为“有利于推动资阳市区与成都市区同城化进程”的占93.5%,这一数据直观体现出民众对线路在促进区域融合方面的高度认可。
运营一周年:
客流破千万,流量变“留量”的生动实践
截至2025年9月17日,S3线累计客运量突破1076.86万人次,日均客流量达3.05万人次——这组数据背后,是线路从“交通通道”向“经济纽带”的蜕变。
s3号线开往资阳北站的列车即将停靠资阳临空站/资阳市委宣传部供图
客流背后的双城互动,正在重塑区域消费与产业格局。工作日,是资阳人前往成都的通勤潮;周末与节假日,则是成都人反向奔赴资阳的“休闲热”。随着成都市到重庆中间节点城市资阳市的地铁S3号线开通后,成都市民坐地铁到资阳买菜逛耍,成为一种日常。自2024年9月底地铁S3线开通以来,每天都有成千上万的“买菜大军”从成都来到资阳,享受一轨相连的双城生活,而这又同步带动了资阳市的餐饮和文旅消费,资阳的餐饮、住宿、文旅收入同比增长23%,让“流量”真正变成了“留量”。2024年国庆期间S3线累计客运量25.68万人次,2025年春运期间达73.40万人次,五一小长假期间日均客运量达4.82万人次,这些数据充分彰显出S3线在节假日期间对旅游消费的强劲拉动作用。
产业协同的效应同样显著。资阳临空经济区曾因“离成都近”吸引企业,但交通不便始终是招商短板。S3线开通后,这里成为企业布局的“香饽饽”。四川易行时代动力科技有限公司将基地落在此处,副总经理张勇直言:“客户从成都过来,坐S3线到站点,再转10分钟公交就到厂区,交通成了我们签约的关键加分项。”一年间,临空经济区新增签约项目18个,总投资超200亿元,S3线功不可没。资阳临空经济区的清泉智能制造产业园,总占地面积368亩、总建筑面积40万平方米,园区主导产业为智能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新兴行业,目前已入驻星河动力、新石器等数十家知名企业。园区距成都地铁S3线“资阳临空站”仅4km,凭借S3线带来的交通优势,吸引众多企业入驻,加速产业集聚。
不止于地铁:
“十四五”期间资阳交通的“立体突围”
S3线的成功,并非孤立的突破,而是资阳“十四五”交通建设的一个缩影。这座城市正以“铁公空”一体化为目标,构建覆盖全域、连接成渝的综合交通体系。
高铁:织密“快进网”,打通全国通道
在铁路领域,成达万高铁、成渝中线高铁两大国家干线正在加速建设。成达万高铁作为“八纵八横”沿江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建成后将让资阳直达重庆、武汉、上海,彻底融入全国高铁网络;成渝中线高铁则将成渝通行时间缩短至1小时内,资阳作为中间节点,将成为双城经济圈的“通勤枢纽”。
高速:扩容+断头路,畅通区域微循环
公路建设同样成果显著。成渝、渝蓉、成资渝三条高速已贯通全市,成资大道让资阳到天府国际机场的时间缩至15分钟;2024年启动的成渝高速扩容项目资阳段,将建成双向八车道大通道,进一步缓解成渝间的交通压力。更关键的是,资阳成功打通7条城际断头路,让过去“隔河相望、绕道而行”的乡镇,如今实现“抬脚就跨市”。
公交:新能源+一体化,提升民生温度
在城市内部,交通升级同样贴近民生。2025年1月,我省首个公铁一体化综合客运枢纽——资阳客运枢纽站试运行,实现高铁、地铁、公交“零距离换乘”;同年12月,46辆纯电动新能源公交车投运,如今全市新能源公交占比达80.27%,市民出行更绿色、舒适。此外,安岳、乐至的定制客运实现“点到点”服务,让城乡居民也能享受到“丝滑换乘”的便利。
从“地理前沿”到“流量门户”
资阳的下一站更可期
一年前,S3线的开通,让资阳迈出了从“地理前沿”向“交通枢纽”的关键一步;一年后,这条线路连同高铁、高速、公交组成的交通网,正将资阳推向“成渝流量门户”的新定位。
交通的变革,不仅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更重塑了城市的发展逻辑——过去,资阳因“夹在成渝之间”而被动承接辐射;如今,它凭借完善的交通网,主动融入双城经济圈,成为要素流动的“中转站”、产业协同的“协作区”、民生共享的“宜居地”。
“十四五”尚未收官,资阳的交通故事仍在续写。随着更多交通项目的落地,这座“成渝之心”将以更强劲的脉动,在区域发展的浪潮中,书写属于自己的新篇章。(临渊客、李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