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中国 > 见证新甘肃 > 正文
首页>记录中国

【法庭新“枫”景】守护古梨园 枝叶总关情——兰州市皋兰县什川法庭工作侧记

2013年,兰州市皋兰县什川古梨园正式录入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成为“世界第一古梨园”。这里核心区面积达到4000亩,现存百年以上的古梨树9423株,最古老的树王树后有近470多年历史。守护这些古树名木,传承这些承载民族历史记忆的“绿色基因”,成为兰州市皋兰县什川法庭义不容辞的责任。

随着“什川古梨园系统”被联合国粮农组织认定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系统化、科学化、精准化保护古梨园成为迫切需求。在今年第54个世界环境日之际,皋兰县法院正式设立“古梨园司法保护工作站”,将什川法庭打造为“古梨园法庭”,并会同兰州中院、城关区法院共同发布《古梨树群司法保护令》。

《保护令》针对古梨树群的保护提出了明确的禁止事项,旨在提高群众保护古梨树群的意识,为古树名木筑牢司法守护屏障,将保护关口前移,让“预防性司法”落地落实,成为以“司法红”守护“生态绿”的创新举措。

“古梨园法庭”借助梨园内优美舒适的自然环境和当地群众对梨园的天然亲近感,创造性地把庭审现场搬到了古梨树下,并推出“古梨树下说事情”调解模式,将家长里短的家事类案件放在古梨树下进行调解。“我们两家多年的矛盾,本来想着会大费周折,谁想到法官安排我们到‘古梨树下说事情’,坐到园子里真的让人心情舒畅很多,事情说开了我们也就没矛盾了。”什川镇魏大爷高兴地说。

依托“古梨园法庭”,办案法官们以法言法语理清家长里短,用乡音乡情化干戈为玉帛,通过“巡回审判+先行调解”,将司法服务送至村民“家门口”,村民不出村即可完成调解、立案、开庭全流程服务,更多矛盾纠纷得以在源头化解,到“古梨树下说事情”成为当地家喻户晓的司法品牌。

从“府院联动”的生态守护,到“环境保护+文化+旅游+巡回审理”的司法新模式,“古梨园法庭”让家门口的正义触手可及。这就是古梨园里的新时代法治“枫景”,扎根黄土,心系百姓,花开法治,果结民心。(文、图/兰州市中级人民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