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的通渭,天高云淡。9月24日至28日,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国家医疗队的专家们,带着深厚的医者情怀与精湛的医术,踏上了这片黄土地,在甘肃省通渭县人民医院开展了为期五天的巡回医疗工作。这支由骨科、小儿内科、神经外科、妇产科、心血管外科、神经内科等关键学科专家组成的精干队伍,将优质的医疗资源直接送到了通渭百姓的“家门口”,以实际行动诠释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崇高理念。

国家巡回医疗工作是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的关键一环。此次通渭之行,正是这一战略部署的生动实践。
清晨即始,诊室里的温暖守候
上午八点,通渭县人民医院门诊楼内已有了忙碌的身影。医疗队的专家们早早来到诊室,做好接诊准备。尽管秋意微凉,但诊室内却充满了温暖的期待。

“我是从马营镇过来的,听说西安的大专家今天坐诊,一大早就赶过来了。”患有多年高血压及顽固性头痛的李大爷向神经外科的张熙教授诉说着病情,眼神里充满了信任。像李大爷这样的患者不在少数,许多群众从各个乡镇慕名而来,只为能获得国家级专家的诊治。诊室里,专家们耐心询问病史、仔细查体、分析检查结果,为每一位患者制定个性化的诊疗方案,并不忘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健康宣教。一位刚看完心神经内科李雯娴主任门诊的大妈感慨道:“专家讲得清楚,态度又好,我这心里一下子踏实多了。”
深入病房,床边教学传递精准理念
除了门诊,病房也是医疗队工作的主阵地。每天,专家们都会深入相关科室病房,开展教学查房。在儿科病房,郭亚乐教授针对一例疑难肺炎患儿,不仅详细讲解了不同病原体感染的鉴别要点,还现场示范了儿童肺部听诊的技巧和注意事项。她特别强调:“在基层医院,细致的体格检查和临床观察往往能为诊断提供重要线索。”

这种“一对一、手把手”的床边教学,将抽象的医学理论融入具体的临床实践,使通渭县人民医院的医务人员受益匪浅,纷纷表示这种精准的指导对提升临床诊疗能力帮助巨大。
学术讲堂,点燃思维碰撞的火花
“孕产期保健质量直接关系到母婴安全……”下午的学术讲座时段,是思想碰撞与知识更新的时刻。医疗队专家们围绕各专业领域的热点难点、诊疗规范、最新指南等,开展了一系列内容丰富、实用性强的专题讲座。

妇产科刘韡教授带来的《产后出血》讲解深入浅出,紧密结合基层实际;心血管外科王玮璠教授关于《主动脉夹层、壁间血肿及穿通性溃疡》的分享生动实用。每一场讲座都吸引了大量医护人员,大家认真聆听,积极提问,学术氛围浓厚。通渭县人民医院一位年轻医生表示:“专家们的讲解不仅更新了我们的知识库,更重要的是启发了临床思维,学到了很多书本上没有的实战经验。”
情谊深种,期待来日再相逢
五天的时光短暂而充实。9月28日,医疗队即将启程前往下一站。送别时分,通渭县人民医院的医护人员与医疗队专家们依依话别,互留联系方式,约定通过远程会诊、线上交流等方式保持长久联系。
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国家医疗队领队、骨科中心主任李浩鹏教授动情地说:“这次通渭之行,我们深切感受到了基层群众对优质医疗资源的渴望,也看到了通渭县人民医院同仁们勤勉敬业的精神。我们带来的帮助是有限的,但我们希望建立起一座长效合作的桥梁。人走情常在,我们将通过持续的技术支持和学术交流,与通渭县人民医院携手共进,共同守护好这方百姓的健康。”
秋阳煦暖,照亮了前行的道路,也温暖了医患双方的心田。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国家医疗队在通渭县的足迹,已深深融入这片土地的记忆,他们播撒下的医学种子,必将在未来生根发芽,持续惠及通渭人民。(文、图/张孜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