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中国 > 见证新甘肃 > 正文
首页>记录中国

退役军人支教新实践:三天重塑班级秩序 国防精神浸润校园——兰州“云支教”团队赴川开展班级养成教育纪实

当国防教育的迷彩绿与少年成长的天真蓝相遇,会碰撞出怎样的育人火花?在赴四川某中学的实地支教中,兰州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兰州蓝志愿服务队“云支教”国防教育团队的老师们,将部队管理智慧融入班级建设,用三天时间帮助七年级新生打造出规范有序的学习空间,探索出国防教育与行为养成的创新融合路径。

行动理念:从“代劳”到“赋能”的育人转型

面对新生班级卫生管理“做了乱、乱了改”的循环困境,支教团队确立三项原则:拒绝包办替代:避免培养“旁观者”心态;强化能力建设:传授方法、建立标准、培育荣誉感;重塑价值认知:通过日常劳动培育责任意识与集体精神。

“这场卫生习惯革新的本质,正是军营‘以训促管、以标立信’育人理念的迁移。”项目负责人表示。

实践过程:三日养成教育的迷彩烙印

首日:标准植入。划分“责任区”实施网格化管理,制定《教室规范三准则》:桌椅列队:横纵成线;地面如镜:无屑无尘;工具定位:定点归位。

现场示范抹布“洗、擦、搓、拧”四步法,通过精准到厘米的桌椅调整,让学生直观感受“标准的力量”。

次日:荣誉驱动。开展十分钟“清洁突击战”,支教的老师们以军事化口令引导协作:“3点钟方向发现卫生死角!”

创新“荣光勋章”激励机制,学生代表以手掌检测台面清洁度,达标者获颁手工勋章,激发团队荣誉感。

三日:自主传承。任命学生担任“区域负责人”,移交《班级卫生管理手册》;班主任惊叹:“连抹布折叠都有标准化流程!”;离班仪式上,师生以“流动红旗即军功章”为约定,完成管理权移交。

方法论解码:军营智慧的教育转化

行为示范体系。“退役军人的挺拔军姿是行走的纪律教科书,利落高效的行动示范胜过千言万语。”

管理制度创新。规范转化:将内务条令简化为教室公约;机制激活:用比武竞赛激发团队动能;代际传承:通过“老带新”实现持续管理。

绿叶精神践行。全程强化班主任主导作用。“当看到调皮学生主动整理工具柜时,班主任眼里的惊喜让我们确信:真正的教育赋能,是让师生成为舞台主角。”支教国防教育辅导员宋老师说。

在劳动中播种精神基因

离校当日,教室已成为秩序生长的有机体:晨光中桌椅列队整齐,卫生工具保持标准角度。但比环境蜕变更珍贵的,是学生们擦拭桌椅时挺直的脊梁——那是对规则的敬畏,对责任的觉醒。

这场卫生规范养成实践,实则是国防教育的生动延伸。当少年们用叠“豆腐块”的严谨对待生活,以守护集体荣誉的担当规范行为,军人精神中“精益求精”“团结协作”的种子,已在青春土壤悄然生根。迷彩虽褪,军魂永驻。这支特殊支教团队证明:军营淬炼的作风标准与责任意识,正在新时代教育沃土生根发芽。(兰州云支教/屈现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