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中秋双节同庆,巴蜀大地文旅热潮涌动。四川成都崇州以“月是蜀州明”为核心主题,打造兼具传统韵味与时尚活力的文旅盛宴,不仅让游客沉浸式感受“崇州月亮”的独特魅力,更交出一份亮眼答卷:全市累计接待游客220.32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6.0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6.83%和6.93%,以“文旅+”深度融合之力,绘就“人气旺、消费热、秩序好”的假日文旅新图景。
文化赋能:非遗焕新与古镇共振彰显传统魅力
作为巴蜀文化重要承载地,崇州以文化为魂激活文旅市场。崇州市8家A级景区假期共接待游客154.66万人次,占总接待量超七成,古镇与文化场馆成为核心引流载体。街子古镇华阳国志新馆开馆迎客,“街潮”艺术节、萨克斯艺术季持续点燃氛围,以57.7万人次接待量领跑全市;元通古镇的休闲漫步、天府国际慢城的田园风情、竹艺村的乡村体验,共同构筑起多元文化场景。
文化活力更体现在非遗与潮流的碰撞中。罨画池博物馆举办的“崇庆州文庙传统文化季”获央视新闻频道关注,非遗藤编鱼灯巡游带动场馆客流量同比激增超220%;道明竹艺村汇聚50余位匠人开展竹编技能大赛,“山湖集”市集两度登陆央视,吸引游客超21.61万人次。从“音乐+古镇”的街子IP,到“天府熊猫林里・月满丰收季”的元通创新,崇州让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新活力。
业态创新:“文旅+”多元场景激活消费新动能
聚焦消费升级需求,崇州以业态创新拓展文旅价值空间。假日期间,“浪漫四重奏”套餐推动重点民宿入住率达95%,首批“健康崇宿”平均营收17万元,路之青城等代表性民宿同比增长超20%,民宿经济成为消费增长重要支撑。
新场景、新玩法持续吸引游客目光:道明竹艺村草坪音乐会营造浪漫氛围,罨画池《蜀州迷局》剧本杀带来沉浸式体验,“大鱼夜游”项目单日接待游客近 3万人次;月光市集、非遗市集融合本土赶集文化,联合金融机构推出消费满减活动,叠加全市投放的60万元餐饮住宿消费券,有效撬动市场活力,实现“文旅场景”向“消费场景”的高效转化。
乡村振兴:生态赋能乡村游激活乡土价值
依托川西林盘生态优势,崇州将乡村资源转化为文旅优势,假期累计接待乡村游游客超50万人次,占总接待量23%,乡村文旅消费占比达26.70%,较去年提升3.71个百分点,为乡村振兴注入文旅动能。
严家弯湾林盘的静谧、白塔湖的旅拍热潮、长河落日园营地(位列抖音成都景点榜第一)的休闲体验,以及文井江琉璃坝“露营+山居”的生态场景,成为游客亲近自然的首选。稻田研学、乡村咖啡等新业态落地,让“川西林盘+”模式持续升级,推动乡村从“颜值”到“价值”的全面提升。
生态转化:赛事与低空旅游拓宽“两山”转化路径
崇州坚持生态优先,探索生态资源向旅游产品转化的有效路径。天府酒村以金黄稻浪为天然赛场,举办稻田运动会、村BA篮球赛、乒乓球赛等“村体”赛事,吸引千余家庭参赛观赛,让田园成为群众共享的休闲空间;豪芸通航跳伞、观光等低空旅游项目热度不减,实现生态资源与旅游体验的有机结合,进一步拓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转化通道。
这个假期,崇州以“文旅+”融合为抓手,既守住了文化根脉、生态底色,又创新了消费场景、服务模式,不仅为游客提供了高品质的假日体验,更以丰富的场景体验、创新的消费模式和有力的服务保障,绘就了一幅“人气旺、消费热、秩序好”的假日文旅新图景。(文/郝斌;图/崇州融媒)